[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故障自检功能的电气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1352.5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3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朱磊;刘恩洲;王鑫鑫;杨爱;栗荫帅;李强;杨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安世亚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R31/56;G01R31/52;G08C17/02;H02H3/00;H02H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胡野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故障 自检 功能 电气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故障自检功能的电气控制系统,其结构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显示屏和电路板,所述控制按钮位于所述检测器的下方,所述显示屏通过铆钉与所述检测器的上方,所述电路板通过铆钉与所述检测器的内部箱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网络器和单片机,所述无线网络器通过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端的左侧相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端的中间处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对电气设备运行时漏电情况进行检测,方便操作人员第一时间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或维修,避免了电气设备因漏电而发生火灾,提高了电气设备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故障自检功能的电气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气控制系统一般称为电气设备二次控制回路,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控制回路,而且高压电气设备与低压电气设备的控制方式也不相同。具体地来说,电气控制系统是指由若干电气原件组合,用于实现对某个或某些对象的控制,从而保证被控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其主要功能有:自动控制、保护、监视和测量。
目前,现有的电气控制系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电气控制系统不能对电气设备运行时漏电情况进行检测,不能让操作人员第一时间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或维修,电气设备容易因漏电而发生火灾,降低了电气设备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故障自检功能的电气控制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故障自检功能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显示屏和电路板,所述控制按钮位于所述检测器的下方,所述显示屏通过铆钉与所述检测器的上方,所述电路板通过铆钉与所述检测器的内部箱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网络器和单片机,所述无线网络器通过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端的左侧相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端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导线连接有漏电检测器、电磁跳闸器和总电源,所述漏电检测器通过导线连接电气设备,所述无线网络器通过电性连接通信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与所述检测器的外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总电源采用的是220V常用电源,并且为整个电路供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漏电检测器的型号为SB50-HT2019,并且通过铆钉与所述电气设备的内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磁跳闸器型号为5SM,并且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气设备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线网络器采用的是4G网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F103RCT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无线网络器、漏电检测器、电磁跳闸器和通信设备的结合,当电气设备出现漏电的时候,漏电检测器会将检测的信息传达给单片机,再由单片机控制电磁跳闸器断开,以至于停止对电气设备进行供电,同时再由单片机通过无线网络器将接收到的信息传达给通讯设备,以至于让维修人员接收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有效的实现了对电气设备运行时漏电情况进行检测,方便操作人员第一时间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或维修,避免了电气设备因漏电而发生火灾,提高了电气设备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有故障自检功能的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安世亚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安世亚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13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