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胚胎收集与培养装置及评价噻虫嗪和四氟醚唑联合作用毒性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221537.6 申请日: 2020-03-26
公开(公告)号: CN111394246A 公开(公告)日: 2020-07-10
发明(设计)人: 王彦华;李薪芳;杨桂玲;王新全;王强;狄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C12M3/00 分类号: C12M3/00;C12M1/12;C12M1/00
代理公司: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代理人: 郭艳艳
地址: 310021 ***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胚胎 收集 培养 装置 评价 噻虫嗪 四氟醚唑 联合 作用 毒性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胚胎收集与培养装置及评价噻虫嗪和四氟醚唑联合作用毒性的方法。装置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的胚胎收集部和胚胎培养部,胚胎收集部包括养殖筒和可拆卸连接于养殖筒底部的收集盘;胚胎培养部包括腔板和顶板,腔板内部设置有挡塞,顶板上设置有培养孔,培养孔底部设置有漏液孔,顶板安装进腔板后挡塞刚好堵住漏液孔。本发明利用上述装置开展噻虫嗪和四氟醚唑对斑马鱼胚胎的混合毒性效应测试,为新烟碱类杀虫剂与三唑类杀菌剂的混合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开发的农药混剂在具有良好防效的同时却对生态环境产生较高的毒性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农药联合作用毒性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鱼胚胎收集与培养装置及评价噻虫嗪和四氟醚唑联合作用毒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出现是化学农药发展史上里程碑的革新,目前,该类药剂中的噻虫嗪(Thiamethoxam)已成为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杀虫剂。在噻虫嗪使用初期,由于其使用剂量低且效果优于先前的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其被认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然而,随着噻虫嗪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广泛使用,该药剂对生态环境的毒副作用逐渐表现出来,其已被认为是引起全球蜜蜂种群崩溃综合征(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的重要因素。当噻虫嗪被用于作物保护中,仅有1.6%~20%的有效成分真正被作物利用,其余的80%~98.4%进入环境中。研究表明,噻虫嗪在水体中稳定性较强且不易被生物降解,尽管该杀虫剂并非直接用于水体中,但其具有极高的水溶解度和极强的淋溶迁移潜力,极易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渗透进入水体环境中,可持久累积,进而影响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近年来,噻虫嗪在国内外(如美国、荷兰和越南等)水体中被频繁检出,而且分别超过各国的水质标准,对多种水生生物(包括鱼类)造成了不利影响。尽管国内外学者在噻虫嗪对蜜蜂的毒性影响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该药剂对水生环境的潜在不利影响缺乏深入认识。在农田水体中,噻虫嗪通常与其它污染物交互作用产生复合污染效应,进而对水生生物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唑类杀菌剂是人类自开发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后的第二个里程碑式杀菌剂类别,其已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一些品种具有较强的环境稳定性和生殖及内分泌干扰毒性,随着该类药剂的大量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三唑类杀菌剂通过在农田使用时的喷雾漂移,叶面滚落和淋溶等途径进入环境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四氟醚唑(Tetraconazole)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很好的内吸性和持久性、杀菌谱广,且该药剂使用方式多样化,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种子处理。随着四氟醚唑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其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毒副作用,如四氟醚唑和啶虫脒等7种农药混合可对蜜蜂产生毒性剧增的协同效应。因此,开展四氟醚唑的生态毒理学相关研究,对于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斑马鱼(Danio rerio)处于水生生物链的顶端,是一种针对毒理学研究非常具有前景的水生生物模型。目前,斑马鱼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等国际组织和我国农业部列为环境毒性检测的标准指示生物。斑马鱼胚胎具备量大易得、体外发育、透明、发育周期短等特点,可以全程、完整观察和研究其内部所有器官和结构的变化。目前,其被广泛用于污染物的毒性评价研究中。另外胚胎毒性试验还可以避免杀死动物或解剖动物,这符合环境毒理学为保护动物权利而寻求替代的毒性试验材料发展方向。因此,斑马鱼胚胎在环境毒理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农业集约化种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从而导致化学农药的使用更加频繁,在作物不同生长季节需要使用不同的药剂防治病虫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延缓抗药性的发生,提倡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或者为了节省时间和劳力,将多种农药混在一起使用。如新烟碱类杀虫剂与三唑类杀菌剂通常混合使用,以扩大防治对象和提高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因此,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大量广泛使用以及经常混合使用,在实际环境中这两类药剂通常混合发生,以往开展它们的单一毒性效应不能满足客观现实要求。尽管噻虫嗪和四氟醚唑对环境生物的单一毒性效应已有报道,但二者混合时对环境生物的毒性效应仍未见报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15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