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业废水处理装置的快速启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1654.2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2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孔赟;陈奇;肖七林;褚福浩;黄浩;纪丽鹏;何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C02F3/34;C02F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彭永念 |
地址: | 4340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业 废水处理 装置 快速 启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废水处理装置的快速启动方法,具体启动时,1)在好氧反应器内安装曝气器,并布设生物填料;然后厌氧反应器和好氧反应器分别接种活性污泥,装置内引入水,并构建生态浮岛;2)调节装置中废水的C、N、P营养比和pH值;3)对好氧反应器内进行充氧曝气,肉眼观察生物填料表面颜色变黄且有明显附着物时停止曝气,活性污泥全部排出;4)再次开启曝气系统并开启进水管向装置中进水,调节水力停留时间后完成农业废水处理装置的快速启动。本发明具有启动时间短、氧气利用效率高、环境适用能力强、抗冲击负荷高、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等优点,尤其对农村生活污水等典型农业废水处理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废水处理装置的快速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化学投入品,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据统计,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年施用量达到4600多万吨,平均每亩氮素化肥施用量已达12.7kg,分别是法国、德国、美国的1.5倍、1.6倍、3.3倍,但利用率只有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30%;农药年施用量145万t,平均每亩农药使用量为150g左右,约是欧盟国家的3倍,但一季的利用率也只有30%左右,仅相当于欧盟国家的一半。随着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的快速增长和不合理施用,加上农田漫灌和雨水径流的冲刷,使得农田径流水/农田尾水中N、P等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内海等水域,全国遭受不同程度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1.36亿亩。
针对农村污染现状和农业面源污染,我国通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目前已经形成了面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塘、浜和小河等水体修复等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好氧生物处理、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系统、土地处理系统等,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和技术主要有自然处理法、厌氧处理技术、好氧处理技术和混合处理法等。上述技术及相应的工程建设在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改善生态环境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处理后尾水中的污染负荷依然可观,不仅造成污染物中氮、磷等养分资源的浪费,而且下游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甚微。
污染水体生物-生态联合修复技术已成为国外研究开发的重点技术之一。该技术是利用植物、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使水体得以净化,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对于农业废水,生态处理工艺具有建设费用低、能耗低、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生物处理工艺可以弥补生态处理工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处理效果不稳定等缺点,从而可以更好更高效地处理污水。
研究发现,废水处理工艺的启动方式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工艺调试过程微生物的驯化培养及工艺参数优化直接影响废水处理效果。目前,农业废水处理装置主要采用农村生活污水直接进行装置启动,存在启动时间长、微生物驯化效果差、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业废水处理装置的快速启动方法,能够实现快速启动,且对农业废水处理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业废水处理装置的快速启动方法,农业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水管、厌氧反应器、好氧反应器、生态浮岛和出水管,其中生态浮岛位于好氧反应器上方;该装置具体启动方法为:
1)在好氧反应器内安装曝气器,并布设生物填料;然后向厌氧反应器内接种活性污泥1,好氧反应器内接种活性污泥2,再将废水从进水管引入,至出水管有出水为止停止进水;并在好氧反应器上方的水面构建生态浮岛,生态浮岛上种植水生植物;
2)调节装置中废水的C、N、P营养比和pH值,提供适于脱氮除磷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微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16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