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成像镜头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1753.0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9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文;赵伟志;李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成像 镜头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二、三及四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至少其中之一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皆为非球面。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用于光学摄影成像,在缩短镜头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于摄远或摄近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分案申请。原案的申请号是201610388133.X,申请日是2016年06月02日,发明名称是: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镜头,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例如手机、相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位助理、车用摄影装置等),追求轻薄短小的脚步也未曾放慢,因此光学镜头等电子产品的关键零组件在规格上也必须持续提升,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光学镜头最重要的特性不外乎就是成像质量与体积。其中,就成像质量而言,随着影像感测技术之进步,消费者对于成像质量等的要求也将更加提高,因此在光学镜头设计领域中,除了追求镜头薄型化,同时也必须兼顾镜头成像质量及性能。为了满足对较远或较近物体摄像的需求,现有光学镜头多搭配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藉由音圈马达调整成像面的位置来达到自动对焦的功能。
然而,光学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量与微型化的光学镜头,设计过程不仅牵涉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量到制作、组装良率等生产面的实际问题。而使用音圈马达调整成像面的位置来达到自动对焦的方式,造成镜头长度在音圈马达作动过程中增加。因此,如何制作出符合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的光学镜头,并持续提升其成像质量,同时在具备自动对焦的功能下薄型化镜头的体积,长久以来一直是本领域各界所持续精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在缩短镜头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于摄远或摄近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多个透镜,这些透镜包括从物侧至像测沿光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至少其中之一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光学成像镜头只具有一可变间隙。光学成像镜头符合:0.7≦EFL/(fG×F/#),其中EFL为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fG为可变间隙的物侧之所有透镜所形成的透镜群的焦距,且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多个透镜,这些透镜包括从物侧至像测沿光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至少其中之一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光学成像镜头只具有一可变间隙。光学成像镜头符合:0.5≦EFL/(fG×F/#)及(TTL×F/#)/EFL≦2.4,其中EFL为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fG为可变间隙的物侧之所有透镜所形成的透镜群的焦距,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且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益效果在于:藉由上述透镜的屈光率设计、透镜表面凹凸设计以及藉由改变上述透镜间的间隙的长度,并且满足上述条件式,光学成像镜头可以达到减少自动对焦时透镜移动的距离,而使光学成像镜头可有效缩短镜头长度并确保成像质量,且加强摄远或摄近时成像的清晰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1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