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集束管桩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1804.X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9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郁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郁东 |
主分类号: | B28B21/82 | 分类号: | B28B21/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 集束 加工 工艺 |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集束管桩加工工艺以传统管桩生产工艺为基础,采用某桩体结构规格缩小方式再集聚于主桩体轮廓内,形成桩体承载预应力的钢棒立体分布,其抗拔,抗剪强度增加,钢棒与混凝土的咬合力,粘结力加持;通过模具匹配获得圆桩,方桩桩体外观,通过桩体端板匹配,实现主体锥形圆桩,方桩桩体结构。本发明技术性给出管桩产品适用于地面以上使用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预制件技术领域,模具制造行业技术领域,主要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离心管桩生产技术范畴。
{背景技术}
现有管桩技术追求抗拔,抗侧剪力,是管桩生产者努力的方向;因此出现桩体外观方形,圆形,及其所属的不同规格种类,以期获得桩体表面与周围土层间更强摩擦力,直接提高桩体的抗拔性能;另一方面通过改良混凝土配方,加增笼筋钢棒直径或数量,应用机械离心工艺,获得更具咬合力和粘结力的钢棒混凝土桩体,体现管桩抗侧剪力品质;上述传统工艺技术的性能改进要求是提高产品质量和适应建筑行业水准的必然趋势。
现有的管桩产品多为夯入地下应用,其优良的钢棒混凝土结合工艺技术,如果运用到地面,相比钢材,其耐腐蚀,低成本优点,需解决现有产品笨重引发的自身结构张力影响,以及抗风性能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遵循现有技术改进的方向,致力产品功能缺陷的克服,打破桩体外观结构,使入土部分全方位接触土层,其承载力采用多层次着力,消弱传统桩型结构性张力影响,桩体预应力载体钢棒从线性方式扩充为面结构方式,使桩体钢棒与混凝土咬合力更充分;具备上述技术特点形成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集束管桩预。
申请人先以具备离心工艺的圆形管桩为载体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为这种管桩需更多改进技术和复杂的操作流程,能更好体现后述桩型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流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列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集束管桩加工工艺包括圆桩本体,所述的圆桩本体中间部分镂空,由四根实心小圆柱桩体组成,小圆柱桩体各自拥有单独笼筋与两端大圆柱桩体连接;
优选地,四个小圆柱桩体在两端大圆桩桩体直径以内;
优选地,小圆柱桩体笼筋单独滚焊制作,其长度与小圆柱桩体等长;
优选地,大圆柱桩体端面拉筋板采用四等分点为中心设置与小圆柱桩体笼筋同直径的穿筋区域;
优选地,整个桩体以两部分大圆柱桩体作为桩体两端,中间置放四根小圆柱桩体;
优选地,大圆柱桩体端面穿筋板至少是大圆柱桩体的一个截面。
优选地,组成两部分大圆柱桩体构件的四个端面穿筋板采用两两相连方式;
优选地,四个大圆柱桩体的端面穿筋板两两构造不同;中间两个构造相同,桩体两端两个构造相同;
优选地,中间两个端面穿筋板四等分点上的小圆柱桩体笼筋区域穿筋孔数是小圆柱桩体笼筋钢棒根数的2倍,保证大圆柱桩体笼筋钢棒顶部锻墩和小圆柱笼筋钢棒顶部锻墩都有各自定位点;另两个端面板穿筋孔数量与小圆柱桩体笼筋钢棒根数构造对应设置;
优选地,中间两个穿筋板可替代两端穿筋板形成由小圆柱桩体连接两个大圆柱桩体组成的全镂空集束管桩桩体;
优选地,中间两大圆柱桩体端面穿筋板是立体的,在相对中间小圆柱桩体一面笼筋穿筋孔区域垂直设置空心圆柱,空心圆柱直径与小圆柱桩体直径相同,此构造作小圆柱桩体模具套装搭建用;
优选地,四个大圆柱桩体端面穿筋板两两相连形成的两部分,通过四根小圆柱桩体笼筋连接为集束管桩的桩体笼筋整体结构;
优选地,小圆柱桩体笼筋钢棒和大圆柱桩体笼筋钢棒定位穿筋板后不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获得产品的模具匹配方式以等分两部分,再合并的组装原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郁东,未经王郁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18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并网功率变换器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分享数据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