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铺反粘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及其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1995.X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3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孙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通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6;B32B33/00;B32B37/06;B32B37/10;E02D31/02;E04B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铺反粘 高分子 粘胶 防水 卷材 及其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铺反粘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及其施工工艺,包括依次叠置的基材层、自粘压敏胶层和隔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由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制成,所述自粘压敏胶层由非沥青基高分子制成;所述基材层与自粘压敏胶层之间采用热压复合成型。本发明具有待防水处理的建筑体与自粘压敏胶层之间形成有机结合的无间隙结构,杜绝窜水现象,极大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卷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铺反粘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水卷材根据主要组成材料不同,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759445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卷材,该防水卷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强膜层、胶粘层和隔离层,防水卷材还包括光反射层,光反射层设于增强膜层与胶粘层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存在以下缺陷:防水卷材发生收缩、变形或局部破损时,容易出现空鼓现象或漏水的问题,在防水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待防水的建筑体的表面进行平整处理和烘烤处理,且不适于湿法施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预铺反粘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待防水处理的建筑体与自粘压敏胶层之间形成有机结合的无间隙结构,杜绝窜水现象,极大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预铺反粘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包括依次叠置的基材层、自粘压敏胶层和隔离层,所述基材层由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制成,所述自粘压敏胶层由非沥青基高分子制成;所述基材层与自粘压敏胶层之间采用热压复合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材层与自粘压敏胶层之间采用热压复合成型,提高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基材层由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制成,有利于提高了防水卷材的整体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自粘压敏胶层由非沥青基高分子制成,使得待防水处理的建筑体与自粘压敏胶层之间形成有机结合的无间隙结构,在水泥固化过程中产生物理吸附和卯榫作用,使得防水卷材与待防水处理的建筑体紧密结合为一体,从而杜绝窜水现象,极大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离层为粘附于自粘压敏胶层表面的反应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砂一方面可以用于隔离防水卷材的自粘压敏胶层与外界污染物相接触,反应砂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待防水处理的建筑体与自粘压敏胶层之间的缓冲结构。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离层为粘附于自粘压敏胶层表面的耐老化聚乙烯硅油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老化聚乙烯硅油膜一方面可以用于隔离防水卷材的自粘压敏胶层与外界污染物相接触,耐老化聚乙烯硅油膜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待防水处理的建筑体与自粘压敏胶层之间的粘接结构,也延长了防水卷材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材层、自粘压敏胶层和隔离层的厚度总和为1.2~1.7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卷材采用厚度为1.2~1.7mm,即可与建筑物本身构造形成有机结合,且在防水卷材上直接浇筑钢筋混凝土,从而缩短了施工工期,也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材层、自粘压敏胶层和隔离层的厚度总和为1.2、1.5或1.7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卷材的规格分为三种型号,满足了具体施工工艺中不同的防水使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通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通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19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行星架的锻造工艺
- 下一篇:攻防架构系统及攻防架构系统的搭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