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细胞组分的输送系统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3563.2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0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尔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00 | 分类号: | A61K39/00;A61K39/39;A61K39/395;A61K9/14;A61K9/51;A61K9/16;A61K9/50;A61K47/3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锦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2 | 代理人: | 滕锦林;翁亚娜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胞 组分 输送 系统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属于免疫治疗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纳米级尺寸或微米级尺寸的粒子递送全细胞组分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的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癌症的疫苗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全细胞组分的输送系统由纳米级尺寸或微米级尺寸的粒子和所述粒子负载的全细胞组分组成,所述全细胞组分为细胞或组织中全细胞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因为水溶性部分和非水溶性部分都被负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中,所以细胞组分中因为癌症所产生的变异蛋白质或多肽就都被负载于纳米粒子或微米粒子中。利用全细胞组分中这些因疾病突变而产生的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即可用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本发明所述全细胞组分的输送系统可以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癌症的疫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细胞组分的输送系统及其应用,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细胞组分的输送系统及其在制备癌症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毒和细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近些年来免疫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尤其是癌症的免疫治疗领域。随着对癌症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各类免疫细胞在抑制癌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最近几年PD-1抗体和CAR-T等疗法相继获批进入临床,其临床效果良好,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基于PD-1抗体和CAR-T的癌症免疫治疗只对某一部分特定患者有效。以CAR-T为例,由于其所采用的抗原靶点为CD19、CD20和CD22等B细胞表面特异性的靶点在实体瘤中极难发现或几乎没有,所以CAR-T等疗法目前只适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
为了改善实体瘤等的治疗,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等采用新技术从癌症病人的肿瘤细胞分析鉴别癌症特异性的或癌症相关的抗原多肽,然后体外人工合成以制备癌症疫苗用于癌症的治疗。该技术在癌症病人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但是该类方法费时费力,花费巨大。而且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只从癌细胞水溶性组分中提取分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进而寻找有差异的多肽,因而该类方法和技术只能找到有限的几种水溶性好的抗原多肽,从而极大的限制了该类方法的应用。而人体真实环境中的免疫原性强的抗原蛋白质或多肽很多都是在纯水中不溶的,需要借助与蛋白质结合、吸附或者位于膜上或膜表面以存在于体内,所以这部分不溶于纯水中的非水溶性蛋白质和多肽就非常重要和关键。而目前尚未有方法可以将癌细胞全细胞组分作为疫苗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包含水溶性组分又包含不溶于纯水或不含增溶剂的水溶液的非水溶性组分的全细胞组分的输送系统及其应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细胞组分的输送系统,由纳米级尺寸或微米级尺寸的粒子和所述粒子负载的全细胞组分组成,所述全细胞组分为细胞或组织中全细胞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
在本发明所述的输送系统中,所述负载方式为全细胞的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分别或同时被包载于粒子内部,和/或分别或同时负载于粒子表面。包括但不仅限于水溶性成分同时装载于粒子中和负载于粒子表面,非水溶性成分同时装载于粒子中和负载于粒子表面,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非水溶性成分负载于粒子表面,非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水溶性成分负载于粒子表面,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只有非水溶性成分负载于粒子表面,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只有水溶性成分负载于粒子表面,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同时负载于粒子表面,非水溶性成分装载于粒子中而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同时负载于粒子表面,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同时装载于粒子中而且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同时负载于粒子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输送系统中,所述粒子内部和/或表面还包括免疫增强佐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尔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尔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3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