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使用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3628.3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9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九歌创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9/62;G06K9/34;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5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使用 人工智能 识别 系统 及其 应用 | ||
一种手机使用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及其应用,所述系统包括:系统登录模块,系统控制模块,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系统登录模块与系统控制模块连接;当用户通过系统模块验证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发出验证通过信息,登录进入所述识别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使用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假冒伪劣产品是世界上除毒品之外的第二大公害。为了打击假冒,世界各国开发了各种各样的防伪技术产品,如:张、防伪油墨、特种印刷、激光全息防伪、网络信息防伪、微电子芯片防伪等等,上述种种防伪技术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了一定的防伪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和扩散,也暴露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易仿造、难鉴别或使用要求高、成本费用大等,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防伪的性能和效果,有的自身也成了被仿冒的对象,未能实现应有的打假防伪效果。
尤其是现在的收藏品越来越热,但在收藏技术领域,还大多是凭借经验去判断收藏品的真假,而没有科技手段的应用,在现有技术中,希望能够有一种技术将作品拥有者/画家、购买者、备案鉴定各地区合作机构,作品拥有者/画家,通过可靠、有效、专业的身份验证方式(身份证识别器读卡/指纹识别),系统对作品的部分/局部纸张中层纤维结构纹理进行多点采样(可采用显微镜、高清相机、手机拍照等方式,待验证),把作品备案到系统中。
购买者通过可靠、有效、专业的身份验证方式(身份证识别器读卡/指纹识别),通过对现场作品的部分/局部纸张中层纤维结构纹理提交对比样本至平台。平台在一定时间/即时出现对比结果。备案鉴定各地区合作机构:购买者可通过合作机构的专业采样设备(可采用显微镜、高清相机、手机拍照等方式,待验证),出具现场作品的部分/局部纸张中层纤维结构纹理样本。
国家刚出台了新的艺术品管理办法,要求2016年3月15日之后,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建议藏家购买有专业备案的书画作品,如果没有提供证明或者追溯艺术品来源的作品,如果误导消费者,在五年之内可以退还给经营者,并要求2~3倍的赔偿。以往书画行业人们惯用的“保真”方法:
入门级方法:收藏证书、鉴定证书、合同承诺书是书画经营者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原始的方法,谨代表经营者的主观承诺,作用是仅仅给藏家一个心里安慰。
植入荧光暗记,制作有荧光暗记之类功能的防伪证书只是对证书防伪,证明证书是真的,而不能辨别作品真伪。
证书存根对比,一式两联或一式三联的防伪证书,一张给画家,一张给藏家,一张留给证书出具机构。每次鉴别真伪的时候要几张证书重新连接,比对这几张证书中间的撕痕是否吻合。若持有这几联证书的人分布在天南海北,聚齐在一起确实是一件难事;而且仅通过证书无法证明作品真伪中级方法:
与艺术家合影,高清图像照相、高清录像三种方法是现在业内最常用的证明真伪的方式。
这种方式只能说画家画过这张作品,并不能证明藏家拿到的就是这幅合过影的真迹,因为照片可以洗好多张,录像也可以无限复制,配上高仿的作品欺骗藏家比比皆是。这种高仿作品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发现,并不适合大多数藏家作为所购买作品的防伪证据。会鉴别高仿复制作品的人也不一定能看出照片是否PS过画家专用个人宣纸、专用墨及专用印泥。画家专用纸也是个故弄玄虚的事,造纸工艺都是通用的,没有秘密,什么纸都有人能仿。专用墨及专用印泥这个方法看着好,实际没有作用,因为世上没有只能你买,别人都买不到的墨汁和印泥。
植入二维码和植入指纹,据说当年某省公安厅的一个领导倡导这种方法,并且采集了当时所有名家的指纹和印章,并整理出书,不过没有发行。它的理论基础是艺术家画画的时候都会去摸纸,这样就能在纸上找到指纹。这种方法已经进步很多,但是也不能成立,因为留在作品上的指纹会不小心破坏掉,而且画家除了创作中的作品,其他作品都不能摸,不然可能变成他的作品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九歌创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九歌创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3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