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接头处的刚性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3906.5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5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刘柏男;宋岩升;李志军;陈志燕;杜松岩;董宁;李琦琦;陈昊;张文洁;崔长青;王亭;张于于;康楠;王铁源;闫明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延年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邹琳 |
地址: | 11007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接头 刚性 连接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种装配式接头处的刚性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所述连接件包括钢接头、钢套筒,所述钢接头包括正六边形接头、外伸钢筋插管,所述钢套筒包括钢套筒筒部、钢套筒底座,所述钢套筒筒部内部设有与正六边形接头相匹配的正六边形钢接头通道,所述钢套筒底座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钢套筒底座内壁一周等距设有六个隔离片。通过设置钢接头与钢套筒,并将二者设置为匹配的六边形结构,注浆后固定,实现外伸钢筋连接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接头处的刚性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造技术是建筑工程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经过国内骨干企业持续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应用,地面装配式建筑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关技术和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工程应用逐年增加。但在我国地下工程领域,大型地下结构预制装配建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尚属空白。
国外在地下工程预制装配技术方面的发展早于我国。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预制装配衬砌就在国外盾构隧道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盾构隧道已经成功应用于地铁、公路、市政等多个领域,隧道断面形式多种多样,以圆形为主,直径从 3 m 到 18m 不等。除盾构隧道外,其他地下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衬砌的做法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前苏联联邦国家为了解决冬季寒冷气候给现浇混凝土施工带来的影响。在明挖法施工的地铁区间隧道、车站主体及附属通道等工程中研究应用了预制装配技术。早期的车站结构多采用体系较为复杂的矩形装配式结构,顶板、底板、侧墙、立柱及梁结构均采用预制装配工艺,其中底板构件接头通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形式,并在其上预留杯口供上部构件进行后期连接。
我国除盾构法隧道采用装配式衬砌外,其他地下工程预制装配技术的应用基本局限在少量的较小断面的明挖隧道工程中,如市政管线、管廊等。在铁路矿山法隧道工程中也曾有局部采用装配式衬砌的先例,如西秦岭特长铁路隧道的仰拱采用预制化的技术,墙和拱现场浇筑。
目前我国的地面建筑预制装配结构是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在装配整体式结构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可采用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或绑扎搭接连接等方式,实现接头的刚性连接。当然,在调研中也发现,目前普遍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方式,由于预制构件的预埋钢筋和套筒位置极易产生偏差,在实际连接过程中出现对位困难, 要么勉强插入,要么构件重新加工,且套筒注浆质量无法验证,后浇带模板漏浆严重等问题,因此装配整体式刚性接头的形式和施工工艺仍有进一步优化完善的空间。
对于地铁车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结构选型及力学行为研究、接头综合技术研究、结构防水关键技术研究、施工技术研究与专用施工装备研发、大型预制构件生产技术研究、装配式地铁车站多专业一体化综合技术研究等。
预制构件连接接头是装配式结构研究的核心之一,其关系到结构的整体受力状态和承载特性,也关系到构件制作工艺、施工拼装工艺、结构防水性能等各方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接头处的刚性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通过设置钢接头与钢套筒,并将二者设置为匹配的六边形结构,注浆后固定,实现外伸钢筋连接固定。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延年,未经张延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39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换挡杆的换挡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瓷砖切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