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回墨印刷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3908.4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6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龙 |
主分类号: | B41F15/08 | 分类号: | B41F15/08;B41F15/36;B41F15/40;B41F15/44;B41F31/20;B41F33/16;B65G4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回墨 印刷机 | ||
本发明公开了可回墨印刷机,它包括水平传送带、扶正装置、印刷装置和回墨装置。印刷装置包括架体、丝网和墨盒,丝网可拆卸设置在架体上方设置的支架上,架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驱动支架升降的支架驱动机构。墨盒顶端可拆卸设置在一个固定块上,回墨装置设置在墨盒的左侧,固定块和回墨装置的上方设置一个水平托板,水平托板上设置有可分别驱动固定块和回墨装置升降的升降机构。支架上设置一个可驱动水平托板左右往复运动的水平托板驱动机构。回墨装置包括刮板和驱动刮板水平移动以及沿着墨盒侧壁倾斜滑动的刮板驱动机构,当刮板滑到入墨口时可将油墨回收到墨盒内。本发明具有可自动回墨、任意调节出墨宽度和快速扶正承印物的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回墨印刷机。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的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被应用到纸类印刷、塑料印刷、木制品印刷、金属制品印刷和玻璃陶瓷制品的印刷,传统丝网印刷时,将油墨倒在丝网上,使油墨透过丝网印刷在承印物上,通过刮板来回刮油墨,实现多次印刷。但是在印刷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印刷数量大,印刷时一次性在丝网上倒入大量的油墨,随着刮板来回刮油墨,导致油墨不断的从刮板的两侧溢出,溢出的油墨存留在丝网的上表面,时间一长容易凝固,导致无法使用,造成油墨的浪费。2、将油墨直接倒在丝网上,当丝网上的油墨还剩少许时,会出现部分区域印刷不均匀,这就需要人工进行观察,需要不断的往丝网上添加油墨,耗费劳动力和心神。3、凝固在丝网上的油墨不容易清理。4、承印物在传送过程中容易发生移动,导致印刷的位置偏移。5、承印物的印刷图案有宽有窄,如果一直按照一个出墨宽度,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设计一款可自动回墨、任意调节出墨宽度和快速扶正承印物的可回墨印刷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可自动回墨、任意调节出墨宽度和快速扶正承印物的可回墨印刷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可回墨印刷机,它包括水平传送带、扶正装置、印刷装置和回墨装置;
所述扶正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水平传送带左右两侧的两个前后方向的扶正板,每个所述扶正板的内侧前后等间距设置一排竖直的扶正辊,所述扶正辊通过一个扶正辊驱动电机同步驱动,两排所述扶正辊的旋向相同;每个所述扶正板的外侧连接一个驱动所述扶正板左右移动的扶正板驱动机构;所述架体的内侧设置一个用于感应承印物的传感器;
所述印刷装置包括架体、丝网和墨盒,所述丝网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方设置的支架上,所述架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驱动所述支架升降的支架驱动机构;所述墨盒顶端可拆卸设置在一个固定块上,所述回墨装置设置在所述墨盒的左侧,所述固定块和回墨装置的上方设置一个水平托板,所述水平托板上设置有可分别驱动所述固定块和回墨装置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支架上设置一个可驱动所述水平托板左右往复运动的水平托板驱动机构;所述墨盒的左侧壁的偏上位置设置有条形的入墨口;所述墨盒下侧向左倾斜延伸且底端设置有出墨口;所述出墨口上方设置有调节滑槽;所述调节滑槽内可滑动设置一个水平的涂墨辊;当所述涂墨辊滑到所述调节滑槽的上下两端时,出墨口停止出墨;当所述涂墨辊位于所述调节滑槽的中间位置时,出墨口出墨;所述涂墨辊的两端转轴分别连接一个自然状态下使所述涂墨辊位于所述调节滑槽下端的压缩弹簧;
所述回墨装置包括刮板和驱动所述刮板水平移动以及沿着所述墨盒侧壁倾斜滑动的刮板驱动机构,当所述刮板滑到入墨口时可将油墨回收到墨盒内;所述刮板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板Ⅰ、支撑板Ⅱ和支撑板Ⅲ,所述刮板可伸缩设置在所述支撑板Ⅰ的右下方,所述支撑板Ⅰ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刮板伸缩的刮板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板Ⅱ上设置一个驱动所述支撑板Ⅰ倾斜滑动的支撑板Ⅰ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板Ⅲ上设置一个驱动所述支撑板Ⅱ水平移动的支撑板Ⅱ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板Ⅲ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龙,未经刘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39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触系统自动点焊装置
- 下一篇:机动车尾气处理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