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岛迎风坡植被修复的前沿区域快速成林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224181.1 申请日: 2020-03-26
公开(公告)号: CN111296160B 公开(公告)日: 2021-10-22
发明(设计)人: 汤坤贤;孙元敏;陈慧英;陈玉珍;蔡鹭春;宋晖;涂武林 申请(专利权)人: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7/00 分类号: A01G17/00;A01G22/00;A01G23/00;A01G13/02
代理公司: 厦门知人匠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5 代理人: 吴慧敏
地址: 361000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海岛 迎风 植被 修复 前沿 区域 快速 成林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海岛迎风坡植被修复的前沿区域快速成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人工风障(1):

A、安装支架:在海岛迎风面前沿取若干固定柱(11)间隔打入地下,每根固定柱(11)一侧至少安装1根固定桩(13),固定桩(13)部分打进地下,地上的固定桩(13)与固定柱(11)之间连接有牵引绳(12);

B、安装挡风网:在固定柱(11)之间的上下两端分别缠绕一固定绳(15),并通过连接绳(16)将防晒网(14)固定在相邻两固定柱(11)的上下固定绳(15)上;

步骤二,构建植物风障(2):

A、植被选取:取生长茂盛的芦竹群落,选择性的割取其中部分植物体作为插穗并修剪成30~50cm长的繁殖体,再将部分繁殖体用1:5000的生根粉溶液浸泡2小时以上;

B、种植地选取:在人工风障(1)背风面或阶梯状的修复区开挖芦竹种植沟并种植多簇芦竹,回填种植土后踩实,浇定根水;

步骤三,在植被修复区(3)种植乔木:

A、区域布局:选择植物风障(2)后方区域为植被修复区(3),并将植被修复区(3)与冬季主风向垂直的前沿区域作为斜栽种植区(31),后部区域为正常种植区(32);

B、树木选择:选择1.5~2.5m高的树苗,备用;

C、斜栽种植穴(313)设置:开挖种植穴(313),种植穴(313)的上风侧(313’)坡度较大,下风侧(313”)坡度较小,坑穴的长边与冬季主风向一致;

D、斜栽种植密度:将斜栽种植区(31)分为密植区(311)和过渡区(312),密植区(311)在前,过渡区(312)在后,种植密度逐渐降低;

E、斜栽种植:在前沿区域采用15°~75°的斜栽方法种植乔木树苗,斜栽角度逐渐扩大;

F、正常种植区(32)植被种植:开挖种植坑,将乔木树苗按垂直于地面方式进行常规种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岛迎风坡植被修复的前沿区域快速成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A中所述固定柱(11)采用长3m±0.5m、直径10cm±2cm的木柱,所述固定柱(11)一端削尖后打入地下50cm±10cm,地上留有2.5m±0.5m,且相邻两固定柱(11)之间间隔为2.5m±1m;所述固定桩(13)采用长度为70cm±10cm的木桩,所述木桩一端削尖后倾斜打进地下50cm±10c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岛迎风坡植被修复的前沿区域快速成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B中所述防晒网(14)为抗老化防晒网,且防晒网(14)的宽度与固定柱(11)地面部分高度接近;所述牵引绳(12)、固定绳(15)和连接绳(16)均为防晒尼龙绳,所述牵引绳(12)、固定绳(15)的直径均为1.5cm,所述连接绳(16)的直径均为0.5c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岛迎风坡植被修复的前沿区域快速成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12)与固定柱(11)之间的夹角为4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岛迎风坡植被修复的前沿区域快速成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A中修剪后的所述芦竹繁殖体至少保留3个节环;所述繁殖体的浸泡部分至少有1个节环;步骤二B中所述芦竹种植沟的开挖宽度和深度均为30cm,且沟中铺设的种植土为挖出土壤与有机肥以及保水剂均匀混合后的营养土;所述营养土在植被种植前需铺设至沟深的1/3处,剩余营养土在种苗种植后回填。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岛迎风坡植被修复的前沿区域快速成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芦竹的种植时间在雨季初期,所述芦竹与植被修复的苗木同时种植或在植被修复的苗木种植之前种植;相连两簇所述芦竹的种植间隔为20cm,每簇芦竹包括2~3株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岛迎风坡植被修复的前沿区域快速成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A中所述斜栽种植区(31)的宽度为10~20m;步骤三B中所述树苗选择袋装乔木树苗;步骤三C中所述种植穴(313)顶面和底面均为长方形结构,顶面长度为60~80cm,宽度为40cm,底面长度、宽度以及种植穴(313)的深度均为40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41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