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型碳/碳复合材料气相渗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4649.7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范永中;杨闯;刘冬玲;陈贺;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孚迪斯石油化工(葫芦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84 |
代理公司: | 葫芦岛天开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0 | 代理人: | 魏勇 |
地址: | 125000 辽宁省葫***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型碳 复合材料 渗透 方法 | ||
1.一种环型碳/碳复合材料气相渗透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交替轮换使用料柱Ⅰ与料柱Ⅱ叠放预制体分段沉积、改变气态前驱体反应气体流动方向,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气相渗透增密,首先气态前驱体气体反应从预制体(2)中心向预制体外围流动,其次,将预制体从料柱Ⅰ转换至料柱Ⅱ后,气态前驱体反应气体从预制体(2)外围部位向预制体(2)中心流动,控制改变气态前驱体反应气体流向,提高产品密度的均匀性及缩短致密化时间,实现高密度复合材料的快速沉积,其步骤是:
(1)、在料柱Ⅰ的石墨托板Ⅰ(1)上中心位置叠放多组预制体(2),并用等厚石墨外径垫环(3)隔开,在预制体(2)最上端加石墨盖板Ⅰ(4);然后放入沉积室(9);最后再放置沉积室石墨盖板(8),通入气态前驱体反应气体进行气相渗透,气态前驱体反应气体经石墨托板Ⅰ(1)上的集中进气孔(1.1)通孔进入叠放的预制体(2)中心,气态前驱体反应气体经外径垫环(3)溢流至预制体(2)外围流动,再经石墨盖板Ⅰ(4)外圆周与沉积室内壁的空隙溢出,同时,多余的气态前驱体反应气体经石墨盖板Ⅰ(4)上的出气孔(4.1)通孔流出,汇聚后反应残余气体从沉积室石墨盖板(8)的出气通孔处排出;
(2)、当检测到沉积密度提升至1.60g/cm3后,将料柱Ⅰ内的预制体(2)取出,在料柱Ⅱ(5)的石墨托板Ⅱ(5)上中心位置叠放取出的预制体(2),并用等厚石墨内径垫环(6)隔开,在预制体(2)最上端加石墨盖板Ⅱ(7);然后放入沉积室(9);最后再放置沉积室石墨盖板(8),通入气态前驱体反应气体进行气相渗透,气态前驱体反应气体经石墨托板Ⅱ(5)上的分散进气孔(5.1)通孔进入叠放的预制体(2)外围,气态前驱体反应气体经内径垫环(6)溢流至预制体(2)中心流动,再经石墨盖板Ⅱ(7)中心的集中出气孔(7.1)通孔排出,同时,多余的气态前驱体反应气体经石墨盖板Ⅱ(7)上的调压出气孔(7.2)通孔溢出,调节内部压力,汇聚至沉积室石墨盖板(8)的出气通孔,汇聚后反应残余气体从沉积室石墨盖板(8)的出气通孔处排出,共经250~380h,沉积出密度为1.75~1.80g/cm3的碳/碳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型碳/碳复合材料气相渗透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料柱Ⅰ在石墨托板Ⅰ(1)上叠放有多组预制体(2),顶部预制体(2)上设有石墨盖板Ⅰ(4),石墨托板Ⅰ(1)与预制体(2)、相邻的预制体(2)和预制体(2)与石墨盖板Ⅰ(4)之间间隔有外径垫环(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型碳/碳复合材料气相渗透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料柱Ⅱ在石墨托板Ⅱ(5)上叠放有多组预制体(2),顶部预制体(2)上设有石墨盖板Ⅱ(7),石墨托板Ⅱ(7)与预制体(2)、相邻的预制体(2)和预制体(2)与石墨盖板Ⅱ(7)之间间隔有内径垫环(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型碳/碳复合材料气相渗透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石墨托板Ⅱ(5)为圆形片状,环形阵列有分散进气孔(5.1)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型碳/碳复合材料气相渗透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石墨盖板Ⅱ(7)为圆盖形状,径向环形阵列有调压出气孔(7.2)利于调节内部压力,中部设有集中出气孔(7.1)通孔,使得气态前驱体经分散进气孔(5.1)通入料柱Ⅱ外侧,再通过预制体(2)内部孔隙向料柱Ⅱ内侧渗透,进而达到增密的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型碳/碳复合材料气相渗透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预制体(2)适用于外径为280~500mm,内径为150~300mm,厚度为12~35mm,初始密度为0.60g/cm3材料的快速致密化,沉积出密度为1.75~1.80g/cm3的碳/碳复合材料,如飞机碳刹车盘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孚迪斯石油化工(葫芦岛)有限公司,未经孚迪斯石油化工(葫芦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46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双泵式给液水龙头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户外LED照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