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分离式斥力机构的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4769.7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0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施源;曹碧颖;杨建波;李福生;胡晓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6 | 分类号: | H01H33/666;H01H71/32;H01H7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分离 斥力 机构 断路器 | ||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分离式斥力机构的断路器,断路器包括斥力机构、永磁机构、真空灭弧室,斥力机构包括:一斥力盘,斥力盘的中心开设有一第一通孔;一拉杆,拉杆的底部穿过第一通孔并与动触头连接,且拉杆的顶部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的尺寸,以使拉杆的顶部卡于斥力盘的上表面,拉杆用于带动动触头上下移动,以实现断路器的合闸动作和分闸动作;一限位板,设置于斥力盘与永磁机构之间,限位板的中心开设有一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斥力盘的尺寸且大于拉杆的顶部的尺寸。有益效果:在断路器分闸过程中,斥力盘在带动拉杆移动一段行程后,因受限位板的限制而与拉杆分离,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分闸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分离式斥力机构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保护设备,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以保护电网及回路上电气设备免受损坏。传统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一般为多连杆传动方式的永磁机构或者弹簧动机构,受到结构的限制,它们固有分闸时间一般在20ms左右,而从断路器的快速性的角度说,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能满足在10ms以内的断路器才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在现有技术中,断路器中通常采用电磁斥力机构实现快速分闸、合闸等操作。在快速分闸或合闸时,斥力电容对斥力线圈瞬时放电以激发斥力线圈产生电磁场,电磁场对斥力盘产生较大的瞬时冲击力以驱使斥力机构带动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向上移动,并配合永磁机构或锁扣机构将其固定,以使动触头与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分离,以达到快速分闸的目的。但现有的断路器中,斥力机构的斥力盘和拉杆是一体的,而斥力盘的重量较大,根据动量定理Ft=mv,斥力盘会影响斥力机构的整体运动速度,使得移动相同的行程时耗时更多,从而使得分闸、合闸时间较长。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断路器的动作速度,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分离式斥力机构的断路器,在断路器分闸过程中,斥力盘在带动拉杆移动一段行程后,因受限位板的限制而与拉杆分离,避免因斥力盘重量较大影响斥力机构的整体运动速度,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分闸速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具有分离式斥力机构的断路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包括一种具有分离式斥力机构的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一斥力机构,所述斥力机构的上方设有一永磁机构,所述斥力机构的下方设有一真空灭弧室,所述真空灭弧室包括一对对应设置的一动触头和一静触头;所述斥力机构包括:
一斥力盘,所述斥力盘的中心开设有一第一通孔;
一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动触头连接,且所述拉杆的顶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以使所述拉杆的顶部卡于所述斥力盘的上表面,所述拉杆用于带动所述动触头上下移动,以实现所述断路器的合闸动作和分闸动作;
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斥力盘与所述永磁机构之间,所述限位板的中心开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斥力盘的尺寸且大于所述拉杆的顶部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斥力机构还包括一绝缘子,连接于所述拉杆的底部和所述动触头之间。
优选的,所述斥力机构还包括:
一上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斥力盘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斥力盘,所述上支撑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斥力盘的位置开设有一凹槽,所述上支撑板的中心具有一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
一斥力线圈,嵌设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上支撑板的表面齐平,所述斥力线圈与一斥力电容电连接;
一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上,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板的下表面接触,且另一端卡于所述绝缘子的上表面;
一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的下表面,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绝缘子与所述动触头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47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