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人体生物电信号采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5792.8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9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南昌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康明吉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A61B5/00;G06F16/27;G16H40/67;G16H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鹏帆慧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3 | 代理人: | 刘琳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鑫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互联网 技术 人体 生物 电信号 采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人体生物电信号采集系统,包括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移动终端、数据评估中心以及云端数据库;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与人体体表接触采集人体生物电信号;移动终端与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通过无线连接,用于向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发送指令,并接收采集结果;移动终端与数据评估中心通过互联网连接,用于向数据评估中心上传采集数据,并接收评估结果;移动终端还与云端数据库通过互联网连接,用于向云端数据库反馈评估效果;数据评估中心与云端数据库通过互联网连接,用于将采集的数据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以评估疾病风险,评估结果回传至移动终端同时储存至云端数据库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挖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生物电信号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人体生物电信号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生物电信号的采集分析是现代医学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诊断评估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对人体的电压、电流、阻抗等生物电信号进行采集并结合相应算法进行分析,能够为专业人员对被检测者的整体健康情况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现有的人体生物电信号采集设备均是针对单个个体进行健康评估,不能对大范围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同时,只能保存较短时间阶段内的检测结果,不能持续监控,由于储存介质的局限,很难实现信息大规模的汇总、分析和共享,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数据的潜在价值。
因此,亟需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人体生物电信号采集系统,能够解决现有采集设备监测范围小,信息利用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人体生物电信号采集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采集设备监测范围小,信息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人体生物电信号采集系统,包括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移动终端、数据评估中心以及云端数据库;
所述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与人体体表接触,用于采集人体生物电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通过无线连接,用于向所述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发送指令,并接收采集结果;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数据评估中心通过互联网连接,用于向所述数据评估中心上传采集数据,并接收评估结果;所述移动终端还与所述云端数据库通过互联网连接,用于向所述云端数据库反馈评估效果;
所述数据评估中心与所述云端数据库通过互联网连接,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采集数据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以评估疾病风险,评估结果回传至所述移动终端同时储存至所述云端数据库;
所述云端数据库用于对评估结果分类汇总和分析挖掘。
优选地,所述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包括感应模块、预处理模块、模数转换模块以及第一传输模块;所述感应模块与人体体表相接触用于获取生物电信号,所述预处理模块与所述感应模块相连接,用于将生物电信号滤波去噪,所述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预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将滤波去噪后的生物电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相连接,并与所述移动终端无线连接,用于将数字信号传送至移动终端,所述第一传输模块还与所述感应模块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指令发送至所述感应模块。
优选地,所述无线连接的方式采用蓝牙、WiFi、4G或5G连接。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采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其内安装有客户端软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康明吉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石家庄康明吉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57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品配送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遥感信息图像样本标记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