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花菜脱水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5933.6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7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郑家祯;吴松海;林洪涛;何炎森;林一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蔗麻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23B7/00 | 分类号: | A23B7/00;A23B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修斯文;蔡学俊 |
地址: | 363005 福建省漳州市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花菜 脱水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黄花菜脱水加工方法。将新鲜的黄花菜倒在细密的黑色格子鱼网上,然后铺平,再放置鹅软石上暴晒3天,达到黄花菜脱水加工的目的。本发明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食品添加剂,制作出的黄花菜干品色泽金黄,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是西红柿的5倍,具有抗菌消炎、清热利湿、明目安神、美容养颜等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黄花菜脱水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花菜为百合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又名金针花、金针菜等,是特色蔬菜之一,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保健蔬菜。黄花菜采收时遇夏季高温,耐贮性差,容易形成褐变,且鲜品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进入人体会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对人体产生致命危险。针对这两个问题,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加工,可以减小这这种情况,而且可以延长黄花菜的产业链,对黄花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花菜鲜品口感好,但其采摘期较短,耐储存性较差,容易发生褐变,导致效益差,影响农民的积极性。为了使黄花菜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加工手段不仅能解决黄花菜因褐变而引起的销售问题,还可以增加其产品附加值。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黄花菜的食用时,都是采集新鲜的黄花进行煮制,然后放置竹筛上晒,其脱水加工后的色泽比较暗,影响市场销售,本发明黄花菜脱水加工方法可以让黄花菜脱水加工后的颜色保持金黄色,而且营养价值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花菜脱水加工方法,制作出的黄花菜干品色泽金黄,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是西红柿的5倍,具有抗菌消炎、清热利湿、明目安神、美容养颜等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花菜脱水加工方法,黄花菜采收后,平铺在细密的黑色格子鱼网上,格子大小以1㎝×1㎝为宜,堆放10㎝厚,再放到鹅软石上在太阳下暴晒3d,每隔2h翻1次,待手握紧干品能散开,即可密封包装入库。
本发明的显著技术效果在于:
按本发明所述方法脱水加工黄花菜,色泽金黄,口感微甜,营养价值更高,在市场销售比同类产品更有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而不是限制本发明,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例
一种黄花菜脱水加工方法,是将采收后的黄花菜鲜品,平铺在细密的黑色格子鱼网上,格子大小以1㎝×1㎝为宜,堆放10㎝厚,再放到鹅软石上在太阳下暴晒3d,要选择在稳定的大太阳天来晒黄花菜,每隔2h翻1次,待手握紧干品能散开,即可密封包装入库。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新鲜没有开花的的黄花菜,平铺在细密的黑色格子鱼网上,格子大小以1㎝×1㎝为宜,堆放10㎝厚;
2)选择在稳定的大太阳天来晒黄花菜;
3)放到鹅软石上在太阳下暴晒3d,每隔2h翻1次;
4)待手握紧干品能散开,即可密封包装入库。
本发明的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食品添加剂,制作出的黄花菜干品色泽金黄,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是西红柿的5倍,具有抗菌消炎、清热利湿、明目安神、美容养颜等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加工食用实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蔗麻研究中心),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蔗麻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59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