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学及荧光信号的微流控芯片和血细胞分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6537.5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9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梁红雁;张毅;谭惠文;陈德勇;王军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21/64;G01N2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学 荧光 信号 微流控 芯片 血细胞 分析 装置 | ||
1.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绝缘承载体和绝缘衬底,其中,所述绝缘承载体包括细胞溶液注入通道、细胞溶液回收通道以及四T型压缩通道的主压缩通道和四个侧压缩通道;
所述绝缘衬底包括金属电极和铬窗口,所述金属电极与各个侧压缩通道出口分别连接,所述铬窗口设置在主压缩通道上;
其中,所述主压缩通道横截面小于细胞核横截面,所述侧压缩通道横截面积小于细胞在所述主压缩通道中拉伸的侧边横截面积;
四个所述侧压缩通道沿主压缩通道依次为第一侧压缩通道、第二侧压缩通道、第三侧压缩通道、第四侧压缩通道;其中,
所述第一侧压缩通道和第二侧压缩通道均设置在铬窗口的靠近细胞溶液注入通道的一侧,第三侧压缩通道和第四侧压缩通道均设置在铬窗口的靠近细胞溶液回收通道的一侧;
所述第一侧压缩通道和第四侧压缩通道均设置在主压缩通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侧压缩通道和第三侧压缩通道均设置在主压缩通道的另一侧的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胞溶液注入通道和细胞溶液回收通道的横截面高度均大于或等于4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压缩通道的横截面宽度为4至12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压缩通道的横截面宽度为3至5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压缩通道的横截面的高度与侧压缩通道横截面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铬窗口的宽度为2至3微米。
7.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包括:
在基片上形成铬标记;
在形成铬标记的玻璃片上形成种子层;
在种子层上制备微流控通道阳模;
在微流控通道阳模上制备得到含有微流控通道的绝缘承载体;
在另一个基片上形成铬窗口并制备金属电极层,剥离后得到片上电极;
在绝缘承载体的微流控通道相应位置打孔,并与含有片上电极和铬窗口的绝缘衬底键合,即可得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
8.一种微流控芯片模块,内含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或如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微流控芯片,其中,多个所述微流控芯片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
9.一种血细胞分析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模块;
压力控制模块,与细胞溶液注入通道或细胞溶液回收通道连接,用于驱动细胞进入四T型压缩通道;
阻抗测量模块,与侧压缩通道连接,用于检测细胞通过侧压缩通道时阻抗的变化;以及
荧光检测模块,与铬窗口连接,用于检测荧光染色过的细胞内细胞核的荧光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65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定位装置及智能送餐车
- 下一篇:防治红颜草莓扦插苗白粉病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