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产妇产后的宫腔止血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7303.2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8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周临;吴林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31000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产妇 产后 止血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产妇产后的宫腔止血组件,包括止血球囊,所述的止血球囊包括球囊、血液引流管、与球囊连通的注液管,所述的球囊固定在所述的血液引流管上,所述的血液引流管远离球囊的末端设有开口,所述的血液引流管上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注液管穿过所述的血液引流管内并从所述的血液引流管末端的侧壁穿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设在球囊下方的血液引流管上,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托举子宫并封闭宫颈口的托环;在托环的托举作用下,宫颈口置于托环中部,使得托环对于宫颈口具有向内挤压的作用,以使子宫内部的球囊无法从宫颈口滑出;托环将宫颈口缩小,避免了血液通过宫颈口流入到阴道,方便观察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产妇产后的宫腔止血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产后出血止血用的球囊应用最广泛的是Bakri公司的COOK球囊,该球囊可以用于顺产及剖宫产时产后出血的病人,球囊最多可充水500ml,在出血产妇的宫腔内放置止血球囊,止血球囊产生一种由宫腔内向宫腔外的静水压,该压力大于子宫动脉压,注水后的球囊直接压迫于子宫中下端的内壁,即子宫动脉入口,可有效减少产后子宫出血。
止血球囊的结构类似于导尿管,其顶部设有个内球囊,膨胀后可以固定在子宫内,抵住子宫口,让血从内球囊上端的入口流入,再从导流管出口流出,进而对子宫内部的血液进行收集。
但对于宫口已经开大的患者(刚阴道分娩后的产妇),止血球囊的使用存在以下两个缺陷:
1.由于宫颈口无法自然收缩,开口过大,球囊在充水后很容易脱落到阴道,球囊无法正确的固定在预设的位置。
2.由于球囊无法完全堵住子宫口,子宫内的血液会流入到阴道里面,而产妇在分娩完毕后,阴道开口处(会阴处)可能会存在裂口,需要进行缝合,若此时有血液流出,会遮挡视野,操作位置暴露模糊。
因此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需要医生在阴道填塞纱条来阻止球囊脱落,同时将间隙进行填补,进行临时的封堵,避免止血球囊滑脱、血液流入阴道影响操作视野。
同时纱布的填补方式也引发以下临床情况:
1.纱布具有吸水性,容易吸收血夜,医护人员导致无法估测出血量。
2.使用纱布堵塞时容易将纱布遗留患者体内,造成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危险。
3.取球囊时先取出阴道纱条再取球囊。而纱条可能会对阴道带来二次创伤,引起擦伤或裂伤,且纱条填塞后压迫尿道,需要一并安置导尿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产妇产后的宫腔止血组件,包括止血球囊,所述的止血球囊包括球囊、血液引流管、与球囊连通的注液管,所述的球囊固定在所述的血液引流管上,所述的血液引流管远离球囊的末端设有开口,所述的血液引流管上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注液管穿过所述的血液引流管内并从所述的血液引流管末端的侧壁穿出,宫腔止血组件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设在球囊下方的血液引流管上,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托举子宫并封闭宫颈口的托环。
在本方案中,托环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或者是空心与实心相间交替的形式等。其中,托环可以固定在球囊的血液引流管上,托环与球囊位置相对固定且同步活动;托环也可以相对止血球囊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托环可以相对球囊自由活动,托环的移动不会对的球囊的固定造成影响。
其中,托环可以采用完全实心的结构,所述托环由橡胶、软质塑料或硅胶制成。
其中,托环也可以采用空心的结构,托环中空设置,所述的托环设有用于对其内部充气的充气管。在充气前,托环体积较小,医护人员可以使用夹钳或其他工具将托环置入到阴道内,通过充气管将液体或气体注入到托环的空腔中,使其膨胀,从而能够保持一定的结构硬度和形状,允许其固定在耻骨弓内侧和阴道后穹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73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