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7779.6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4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方健美;徐思敬;蔡海峰;喻晓苹;胡余龙;周晓光;黄晓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H01H9/52 |
代理公司: | 宁波知坤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2 | 代理人: | 王月玲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断路器 | ||
1.一种高压断路器,包括底部开口的触头盒本体(1),断路器的静触头(2)设置于触头盒本体(1)朝向开口的第一内壁(11)上,断路器的动触头(3)设置于触头盒本体(1)外,所述动触头(3)的顶端能够经开口进入到触头盒本体(1)内与所述静触头(2)接触,从而构成导电回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盒本体(1)内设有截面呈箭头状的左活门(4)和右活门(5),所述左活门(4)的箭头端和所述右活门(5)的箭头端能够相互靠近并相抵,进而关闭所述开口,所述动触头(3)向触头盒本体(1)内移动时,所述动触头(3)与所述左活门(4)箭头端的斜面和所述右活门(5)箭头端的斜面相抵,从而使所述左活门(4)和所述右活门(5)能够背向运动打开所述开口;
所述触头盒本体(1)的内腔通过第一循环风道与外部空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循环风道包括第一进风道和第一出风道,所述第一进风道包括设置于第一内壁(11)上的第一进气孔(12),所述第一出风道包括贯穿左活门(4)内部的第一风道(41)、设于触头盒本体(1)侧壁上的第一出气孔(13);
所述触头盒本体(1)的外侧设有进风口朝向第一出气孔(13)的第一散热扇(6),所述第一散热扇(6)工作时产生压差,将所述触头盒本体(1)内腔的空气经第一风道(41)和第一出气孔(13)抽出,同时触头盒本体(1)外的空气经第一进气孔(12)进入到所述触头盒本体(1)内;
所述动触头(3)为中空设置的杆状结构,其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动触头(3)的内腔通过第二循环风道与触头盒本体(1)的外部空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循环风道包括第二进风道和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二进风道包括设置于所述静触头(2)中心位置的第二进气孔(14),所述第二出风道包括设置于动触头(3)的侧壁上的通气孔(31)、贯穿右活门(5)内部的第二风道(51)和设于触头盒本体(1)侧壁上的第二出气孔(15);
所述触头盒本体(1)的外侧设有进风口朝向第二出气孔(15)的第二散热扇(7),所述第二散热扇(7)工作时产生压差,当所述动触头(3)与所述静触头(2)相抵时,所述第二风道(51)的进气端与所述通气孔(31)对应连通,将所述动触头(3)内腔内的空气依次经通气孔(31)、第二风道(51)和第二出气孔(15)抽出,同时触头盒本体(1)外的空气经第二进气孔(14)进入到所述动触头(3)的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风道包括第一伞状收放体(8),所述第二循环风道包括第二伞状收放体,所述第一伞状收放体(8)设置于第一风道(41)的出风端,所述第二伞状收放体设置于第二风道(51)的出风端;
当所述左活门(4)和所述右活门(5)背向运动时,所述第一伞状收放体(8)对应伸出所述第一出气孔(13),打开形成风筒状结构,并使外侧端抵于所述第一散热扇(6)的进风口侧;所述第二伞状收放体对应伸出所述第二出气孔(15),打开形成风筒状结构,并使外侧端抵于第二散热扇(7)的进风口侧;
当所述左活门(4)和所述右活门(5)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一伞状收放体(8)靠拢收缩并使其外侧端对应收放于第一出气孔(13)内,所述第二伞状收放体靠拢收缩并使其外侧端对应收放于第二出气孔(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状收放体(8)和所述第二伞状收放体均包括呈环状设置的连接件(81)、多个与所述连接件(81)枢接且等长的支撑杆(82)和与所述支撑杆(82)固定连接的软质风筒(83),所述连接件(81)与对应的第一风道(41)或者第二风道(51)的出风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82)带动所述软质风筒(83)打开,形成外侧端开口大、内侧端开口小的风筒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77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