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前体及含有其的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树脂膜、树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7807.4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8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佳季;奥田敏章;米谷昌树;饭塚康史;金田隆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9/08 | 分类号: | C08L79/08;C08G73/10;C08J5/18;C08J7/04;C08K5/02;C08K5/5415;C08K5/544;B32B27/34;B29C33/60;B29C35/08;B29C41/00;B29C41/02;B29C41/42;C09D17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含有 组合 聚酰亚胺 薄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树脂前体及含有其的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树脂膜、树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提供与玻璃基板的粘接性优异、激光剥离时不产生颗粒的、包含聚酰亚胺前体的树脂组合物。树脂组合物是含有(a)聚酰亚胺前体、(b)有机溶剂、以及(d)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将树脂组合物涂布于支承体的表面之后,对(a)聚酰亚胺前体进行酰亚胺化而得到的聚酰亚胺显示的与支承体的残留应力为‑5MPa以上且10MPa以下,(d)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制成0.001质量%的NMP溶液时的308nm的吸光度在溶液的厚度1cm时为0.1以上且0.5以下。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7月13日,申请号为201580037788.6,发明名称为树脂前体及含有其的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树脂膜、树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用于柔性器件的基板中使用的树脂前体及含有其的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树脂膜、树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层压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对于要求高耐热性的用途,使用聚酰亚胺(PI)树脂的薄膜作为树脂薄膜。普通的聚酰亚胺树脂是将芳香族二酐和芳香族二胺溶液聚合而制造聚酰亚胺前体之后,在高温下进行闭环脱水而进行热酰亚胺化,或者使用催化剂进行化学酰亚胺化来制造的高耐热树脂。
聚酰亚胺树脂是不溶、不熔的超耐热性树脂,具有耐热氧化性、耐热特性、抗辐射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试剂性等优异的特性。因此,聚酰亚胺树脂被用于包括绝缘涂布剂、绝缘膜、半导体、TFT-LCD的电极保护膜等电子材料在内的广泛的领域,最近还对替代如液晶取向膜那样的显示器材料的领域中一直以来使用的玻璃基板而采用利用其轻盈、柔软性的无色透明柔性基板进行了研究。
然而,普通的聚酰亚胺树脂由于高芳环密度,被着色为茶色或黄色,可见光区域下的透光率低、难以用于要求透明性的领域。于是,提出了如下方法:通过向聚酰亚胺树脂导入氟、对主链赋予挠曲性、以及导入位阻高的侧链等能够阻碍电荷转移复合体的形成,体现透明性(非专利文献1)。
此处,对于由包含均苯四甲酸二酐(以下,也称为PMDA)、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以下,也称为6FDA)的酸二酐组、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以下,也称为TFMB)的二胺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通过改变单体比能够自由地控制折射率,作为光波导的材料一直沿用至今(专利文献1)。
另外记载了,由PMDA、6FDA和TFMB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的透光率、泛黄度(YI值)、以及热线膨胀率(CTE)优异,能够用作LCD用材料(专利文献2、3)。
而且,由PMDA、6FDA和TFMB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与阻气膜(无机膜)的CTE之差小,并提出了在前述聚酰亚胺树脂膜上具备阻气层的显示装置(专利文献4)。
另外,关于具有聚酰亚胺前体以及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提出了用于柔性器件用途(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0087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0-5381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14-0049382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3/191180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4/073591号小册子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Polymer(美国),第47卷,p.2337-2348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7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安全气囊总成
- 下一篇:车辆座椅侧面安全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