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土壤酸性的生物型土壤调理剂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7956.0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3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鱼得水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苏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7 | 代理人: | 方昊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土壤 酸性 生物 调理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土壤酸性的生物型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工艺,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将细菌纤维素氧化后,并与胶原蛋白和纳基膨润土混合反应,得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经过反应后,冷冻干燥,再与改性剂反应,制得经改性剂处理的多孔微球,随后,将经改性剂处理的多孔微球与经混合菌类培养后的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混合,于90%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并加入腐殖酸钾,得生物质调理剂。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质调理剂能有效调节酸性土壤的pH,并且对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降低土壤酸性的生物型土壤调理剂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土壤酸化是指土壤吸收性复合体接受了一定数量交换性氢离子或铝离子,使土壤中的碱性(盐)离子淋失的过程。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土壤酸化会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并且强酸环境还会加速有毒金属向周围水体的滤出。
土壤酸性概念可分两种,一种是活性酸,一种是潜酸性。活性酸,指的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其强度用pH来表示,土壤pH越小,表示土壤活性酸越强。潜性酸指的是其由交换态的氢离子和铝离子等离子决定,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态时,潜性酸不显示出来,当它们被交换进入土壤溶液后,增加其氢离子浓度,才显示出酸性来,是可逆的过程。
土壤调理剂是由农用保水剂及富含有机质、腐殖酸的天然泥炭或其他有机物为主要原料,辅以生物活性成分及营养元素组成,经科学工艺加工而成的产品,有极其显著的“保水、增肥、透气”三大土壤调理性能。能够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水渗透力;具有改良土壤,治理荒漠.保水抗旱,增强农作物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恢复农作物原生态等功能,大幅度提高植树成活率和农产品产量;改善农林产品品质,恢复农林产品的天然风貌。
现有的生物型土壤调理剂普遍采用多种微生物菌种以及有机肥、腐殖酸、矿物质、中微量元素等,有的土壤调理剂还加入了中草药、氨基酸等新组分,但是现有的土壤调理剂无法对酸化的土壤进行有效的治理,并且经处理后的土壤由于土壤调理剂的保水性较好,使得土壤出现一定程度的盐碱化,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控制土壤酸化,并具有较好金属离子固定性能的土壤调理剂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土壤调理剂对金属离子吸附性能不佳,且对土壤酸性控制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土壤酸性的生物型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土壤酸性的生物型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型土壤调理剂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20~32份多孔微球,5~8份腐殖酸钾,4~8份混合菌类,3~7份改性剂,多孔微球中含有细菌纤维素和胶原蛋白具有优异的保水性能,在加入土壤调理剂中后,可有效提高产品的保水性能,同时,由于改性剂的加入可使多孔微球中加入的膨润土层间吸附金属离子,提高多孔微球在后期的吸附性。
一种降低土壤酸性的生物型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型土壤调理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10~12份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改性木质素磺酸钠的加入可在产品制备过程中与混合菌类一同培养,从而使改性木质素磺酸钠的结构中吸附大量混合菌类,在加入产品中后可在菌类和静电力的作用下吸附于多孔微球中的钠基膨润土表面,并且使被吸附的钠基膨润土表面具有一定的疏水性。
作为优化,多孔微球由细菌纤维素,胶原蛋白和钠基膨润土混合反应制得,所述混合菌类为木醋杆菌与巴氏芽孢杆菌按质量比1:2混合所得。
作为优化,改性剂为氯化钾,氯化钙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混合物,所述改性木质素磺酸钠由木质素磺酸钠经1,6-二溴己烷改性所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鱼得水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鱼得水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79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