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支护系统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8180.4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8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肖明清;徐晨;田四明;王克金;杨剑;薛光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刘恋;张颖玲 |
地址: | 43006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支护 系统 设计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隧道支护系统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待建隧道的基本信息,根据所述基本信息确定与所述待建隧道的设定位置的预设置锚索相关的第一参数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确定与所述预设置锚索对应的预设置锚杆相关的第二参数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确定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用于指示在所述待建隧道的设定位置获得满足隧道安全设计要求的预设置锚索与预设置锚杆的组合结构;所述预设置锚索与预设置锚杆的组合结构为用于支撑保护所述设定位置的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系统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交通隧道、煤矿巷道、水电洞室锚杆与锚索是常用的支护手段,锚杆锚索与其他支护构件比如喷射混凝土、钢架等不同,是唯一从内部改善围岩条件的支护构件,可以有效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尤其是深部岩土工程,采用锚杆与锚索联合支护可以有效应对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条件,在工程中得到了有效检验。但目前锚索锚杆联合支护系统仍以工程类比法为主,无法定量设计,以至于无法定量评价锚杆锚索组合支护体系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而目前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隧道支护系统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支护系统的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待建隧道的基本信息,根据所述基本信息确定与所述待建隧道的设定位置的预设置锚索相关的第一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确定与所述预设置锚索对应的预设置锚杆相关的第二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确定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用于指示在所述待建隧道的设定位置获得满足隧道安全设计要求的预设置锚索与预设置锚杆的组合结构;所述预设置锚索与预设置锚杆的组合结构为用于支撑保护所述设定位置的支护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基本信息确定与所述待建隧道的设定位置的预设置锚索相关的第一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基本信息确定所述预设置锚索的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一间距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确定所述预设置锚索的张拉预应力;
根据所述张拉预应力和所述第一间距参数确定所述预设置锚索作用在所述待建隧道上的第一等效支护力;
基于所述第一等效支护力模拟所述待建隧道的开挖过程,获得所述待建隧道开挖后的第一区域的围岩重力信息和第二区域的高度信息;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围岩重力信息和所述高度信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确定与所述预设置锚索对应的预设置锚杆相关的第二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中的所述围岩重力信息确定所述预设置锚杆作用在所述待建隧道上的第二等效支护力;
基于所述第二等效支护力确定所述预设锚杆的第二属性参数和第二间距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属性参数和所述第二间距参数。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确定目标参数,包括:
按照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等效支护力进行处理,获得所述预设置锚索的固段长度参数;以及根据所述高度信息获得所述预设置锚索的自由端长度参数;
基于所述固段长度参数、自由端长度参数和所述预设置锚索的张拉段长度参数,确定所述预设置锚索的长度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属性参数和所述第二间距参数模拟预设置锚杆与围岩的承载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81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呋罗曲坦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间接驱动金腔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