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室土壤筛分及有害气体净化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8494.4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8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石佳奇;龙涛;解宇峰;曹少华;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06;B07B1/26;B07B1/42;B07B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刘婷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土壤 筛分 有害 气体 净化 循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土壤筛分及有害气体净化循环装置,包括支撑组件、筛分筒、动力组件和气体净化组件,筛分组件包括外筒、内筒和筛网,外筒上设有密封盖,外筒侧面设有投土斗,底部设有出土口,外筒与支撑组件连接,内筒套设在外筒内部,内筒一端设有通孔,通孔与投土斗导通,另一端卡接有压盘,动力组件包括转动电机和摆动电机,转动电机为转动杆提供动力,摆动电机用于带动外筒上下震动,气体净化组件包括加热座和气体净化箱,气体净化箱与外筒连接,气体净化箱内设有活性炭过滤网、臭氧发生器和冷凝器;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土壤筛分效率高,适宜大量推广;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土壤筛分效率高,适宜大量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土壤筛分及有害气体净化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由于地壳、水蒸气、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它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状态。疏松的土壤微粒组合起来,形成充满间隙的土壤的形式。这些孔隙中含有溶解溶液和空气;因此,土壤通常被视为有多种状态。
实验室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时间,需要先对土壤进行筛分处理,以去掉土壤中的石块等杂质,提高实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但是现有的土壤筛分装置内部的筛网大都是固定安装的,无法根据实验需要对筛网进行更换,使得装置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其次,现有的土壤筛分装置都是震动筛分的,土壤筛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最后,现有的土壤筛分装置不具有气体净化的作用,极易造成实验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便于更换筛网,且能够对土壤中污染物进行分离净化的实验室土壤筛分及有害气体净化循环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实验室土壤筛分及有害气体净化循环装置,包括支撑组件、筛分组件、动力组件和气体净化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连接板,底座上竖直设置有立柱,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槽,连接板通过滑动套与立柱滑动连接,连接板下端设置有摆动架;筛分组件包括外筒、内筒和筛网,外筒一端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与外筒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密封盖内顶部设置有卡孔,外筒侧面设置有投土斗,投土斗通过进土管与外筒内部导通,进土管上设置有顶杆,外筒内部水平卡接有转动杆,底部设置有出土口,外筒位于第一卡槽内,且通过安装耳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内筒活动套设在外筒内部,且贯穿转动杆,内筒一端密封,且设置有第二卡槽,内筒上封闭的一端设置有通孔,通孔上活动设置有密封板,内筒侧壁镂空设置,内筒另一端卡接有压盘,压盘端部设置有卡柱,卡柱与卡孔配合卡接;动力组件包括转动电机和摆动电机,转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设置在外筒端部,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摆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摆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偏心轮,偏心轮通过铰接杆与摆动架底部活动铰接;气体净化组件包括加热座和气体净化箱,加热座固定设置在外筒内部,出土口贯穿加热座,气体净化箱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气体净化箱与外筒之间通过软管连接,连接处设置有引风机,气体净化箱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臭氧发生器和冷凝器,臭氧发生器上设置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内部设置有喷气嘴,气体净化箱上设置有冷凝液出口和气体出口,气体出口的高度高于冷凝液出口,旋转电机、摆动电机、加热座、引风机、臭氧发生器均由外部电源供电,出土口、冷凝液出口和气体出口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进一步地,内筒内部水平设置有土壤搅拌爪,土壤搅拌爪上竖直设置有开槽,相邻两个开槽之间设置有切割条,内筒转动过程中,压盘相对静止,使得土壤搅拌爪不断搅拌内筒中的土壤,同时利用切割条对大颗粒的土壤进行切割破碎,有利于提高土壤筛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加热座上端设置有凹槽;便于外筒内部筛分后的土壤从出土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84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图三维道路特征识别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订单监控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