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光纤束的宽波段红外内窥微距光学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8868.2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8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韩东;常超;庾韬颖;王洪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4;G02B13/26;G02B23/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王晓娜 |
地址: | 10007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光纤 波段 红外 内窥微距 光学 镜头 | ||
1.一种用于光纤束的宽波段红外内窥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包括在同一条光轴上依次设置的物平面(1)、第一凸弯月透镜片(2)、第一凹弯月透镜片(3)、系统光阑(4)、第二凸弯月透镜片(5)和像平面(6);所述的第一凸弯月透镜片(2)、第一凹弯月透镜片(3)及第二凸弯月透镜片(5)的前后表面均为球面,所述的像平面(6)采用光纤束端面;
第一凸弯月透镜片(2)的前表面S1与第一凸弯月透镜片(2)的后表面S2的距离为0.800mm;
第一凸弯月透镜片(2)的后表面S2与第一凹弯月透镜片(3)的前表面S3的距离为2.242mm;
第一凹弯月透镜片(3)的前表面S3与第一凹弯月透镜片(3)的后表面S4的距离为2.073mm;
第一凹弯月透镜片(3)的后表面S4与系统光阑(4)的距离为0.951mm;
系统光阑(4)与第二凸弯月透镜片(5)的前表面S5的距离为1.895mm;
第二凸弯月透镜片(5)的前表面S5与第二凸弯月透镜片(5)的后表面S6的距离为1.554mm;
第二凸弯月透镜片(5)的后表面S6与像平面(6)的距离为1.0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光纤束的宽波段红外内窥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第一凸弯月透镜片(2)的前表面S1的曲率半径为2.714mm,有效通光直径为1.814mm;
第一凸弯月透镜片(2)的后表面S2的曲率半径为1.007mm,有效通光直径为1.634mm;
第一凹弯月透镜片(3)的前表面S3的曲率半径为-8.483mm,有效通光直径为1.058mm;
第一凹弯月透镜片(3)的后表面S4的曲率半径为-4.100mm,有效通光直径为1.030mm;
系统光阑(4)的曲率半径为无限,有效通光直径为0.914mm;
第二凸弯月透镜片(5)的前表面S5的曲率半径为3.361mm,有效通光直径为1.432mm;
第二凸弯月透镜片(5)的后表面S6的曲率半径为7.671mm,有效通光直径为1.040mm;
物平面(1)直径4.2mm,像平面(6)直径0.4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光纤束的宽波段红外内窥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弯月透镜片的后表面S2至第一凹弯月透镜片的前表面S3之间为AIR,所述的第一凹弯月透镜片的后表面S4至系统光阑之间为AIR,所述的系统光阑至第二凸弯月透镜片的前表面S5之间为AIR,所述的第二凸弯月透镜片的后表面S6至像平面之间为AIR。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用于光纤束的宽波段红外内窥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弯月透镜片、第一凹弯月透镜片的材料为ZNSE。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用于光纤束的宽波段红外内窥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弯月透镜片的材料为GERMANI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光纤束的宽波段红外内窥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镜头的工作波段在波长为4.8μm~9.5μm的红外光波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光纤束的宽波段红外内窥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镜头的工作距离即物平面(1)与第一凸弯月透镜片(2)前表面S1之间的距离最小能够达到3.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光纤束的宽波段红外内窥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平面(6)最佳匹配的光纤束的数值孔径NA=0.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光纤束的宽波段红外内窥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镜头的放大率为-1/10,镜头的总长为10.61mm,镜头MTF=0.3处的分辨率为51.5lp/mm;
最大光斑RMS半径2.879μm,有效焦距为0.5mm,工作F/#为1.7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88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