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铁路移动通信网络接口数据构建统计架构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9262.0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0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梁轶群;李辉;蔺伟;宋立波;王开锋;王仁锋;王巍;魏军;孙宝钢;蒋韵;李旭;康恺;董根才;刘畅;李毅;郭强亮;姜博;李春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亿信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2 | 分类号: | H04W4/42;H04W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韩珂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铁路 移动 通信 网络 接口 数据 构建 统计 架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铁路移动通信网络接口数据构建统计架构的方法,包括:对A接口、Abis接口和PRI接口的数据进行解析与结构梳理;对解析与结构梳理的A接口、Abis接口和PRI接口的数据进行匹配、校准与整合,获得如下三类数据:事件信令关联部分、空口测量输出内容、以及业务部分输出部分,这三类数据均在数据工作区以时间、公里标和服务小区这些维度进行存储;对获得的三类数据分别进行KPI统计,获得相应的统计结果。该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各种制式无线通信系统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通信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铁路移动通信网络接口数据构建统计架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高铁和动车的快速发展,里程数在快速增长。移动运营商努力为沿途旅客提供无线网络通信业务服务,将来随着自动驾驶的到来对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高铁和动车的专网意义就更加非同一般,列车调度和控制信息已经采用无线通信系统,直接关系的铁路运行的安全。
目前国内外在分析评价铁路等线状路线的无线网络覆盖,质量和事件等问题时多通过传统的OMC(操作维护中心)统计对覆盖测试线路的无线基站小区的统计来概括描述路段沿线的无线状况,这种方式不可避免的存在4个问题:①统计的地理范围是小区级(通常在2-7公里),精度不足;②统计数据不能区分特定终端;③统计没有地理信息;④实时性较差。目前传统的OMC统计作为铁路宏观评价尤其方便性,但对于高精度分析问题和协助现场分析和制定解决方案无法胜任。依然需要现场测试、分析制定方案和调整验证等过程,完全采用人工分析方式,但分析人员的能力和工作态度有不确定性,缺乏快速客观量化的衡量手段,导致分析精度不足、甚至误判。
鉴于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以研究一种具有较高精度与效率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铁路移动通信网络接口数据构建统计架构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各种制式无线通信系统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铁路移动通信网络接口数据构建统计架构的方法,包括:
对A接口、Abis接口和PRI接口的数据进行解析与结构梳理;其中,A接口的数据包括:通信业务信令、以及服务小区ID与终端号码;Abis接口的数据包括:Abis接口信令,以及空口周期性测量信息;PRI接口的数据包括:终端号码、车次号、公里标以及控车业务信令;
对解析与结构梳理的A接口、Abis接口和PRI接口的数据进行匹配、校准与整合,获得如下三类数据:事件信令关联部分、空口测量输出内容、以及业务部分输出部分,这三类数据均按照终端标识与SIM卡号在数据工作区以时间、公里标和服务小区这些维度进行存储;
对获得的三类数据分别进行KPI统计,获得相应的统计结果。
本发明就是针对传统OMC统计方法的弊端提出多接口监测数据联合形成统计,使统计具备对网络侧和终端侧多维度的精确表征,通过与线路胶囊化的结合构建得到:不同铁路线路区间粒度的事件统计和测量评价指标;特定设备和车次通信过程事件和测量的统计(注:特定设备和车次的标识在PRI和A接口中),另外针对特定设备和车次通信过程可以区分上下行行车方向(PRI接口数据含有公里标和时间戳,可以判断列车行驶方向);分析的时间粒度也可以具有极大的灵活度,从实时获取到任意长周期范围都可以适用,也完成对指定总数量的统计(解决线路忙闲度不同的普遍情况)。本技术方案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编程的便利性,方便快速部署,大幅提高系统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尤其日常全面分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亿信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亿信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92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