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棘头梅童鱼的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9765.8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4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闫茂仓;邵鑫斌;单乐州;张立宁;马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30;A23K10/22 |
代理公司: | 温州联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61 | 代理人: | 慈程麟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头梅童鱼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棘头梅童鱼的育苗方法,其步骤如下:a.亲鱼的获得与选择;b.获取优质精卵;c.批量受精卵的获得;d.鱼苗培育;e.育苗后期的分池养殖;本发明通过改变传统的取精卵方式提高了精卵的完好率,提高同比例下精卵授精率、孵化率,通过逐步增加饵料种类的方式,保证了鱼苗育苗期的营养状态,提高了鱼苗成活率,此方案棘头梅童鱼人工繁育方法为养殖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棘头梅童鱼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梅童鱼为近海小型经济鱼类之一,黑鳃梅童鱼主要分布在渤海,棘头梅童鱼主要分布在黄海和东海,而以东海产量最大,喜栖息在河口咸淡水交汇处,生长速度快,适温、适盐范围广,每年的4~6月份和9~10月份为渔汛旺季,其肉质细嫩而鲜美,为沿海居民喜食的高档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环境破坏等原因,导致梅童鱼的自然资源大幅减少。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SN201720492929.4公开日:20170626发明名称为:“一种棘头梅童鱼的人工繁育方法”公开了通过提高棘头梅童鱼精液的提取及稀释浓度、精卵的混合比例及授精时间,以提高受精率、孵化率、鱼苗成活率。
但是,在实际育苗过程中,往往发现授精后的死卵和死苗依旧很多,并且鱼苗生长期比较的长,因此,已有的专利方法,一直无法实现棘头梅童鱼的规模化繁育。无法批量获得受精卵,培育足够量的鱼苗。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棘头梅童鱼采用避免传统挤压鱼腹取精卵导致的精卵破损,采用剖取卵巢和精巢合并干法受精的方式提高授精成功率并获得批量受精卵,改变其饵料系列以提高育苗成活率的育苗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棘头梅童鱼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e.亲鱼的获得与选择:将发育成熟的成鱼作为亲本,其体长大于10cm、体重大于35g、腹部鼓胀、活力好、无损伤、体格健壮、雌鱼全长与性腺长之比达到1:0.28,性腺发育成熟的棘头梅童鱼雌雄个体作为亲本,野外获棘头梅童鱼亲鱼的时间选择在农历4月和5月每月两次的大潮水左右3天,即农历4月12日至4月18日、农历4月28日至5月3日、农历5月12日至5月18日、农历5月28日至6月3日;
f.获取优质精卵:从大潮水期间捕获的野生棘头梅童鱼中挑选出的优秀亲本,选择雌雄比例为2:1,挑选的雌鱼卵巢体积大呈长囊状,要占体重的20%以上,卵巢膜出现粗血管,卵粒充满卵黄,大而饱满易分离;挑选的雄鱼精巢厚实表面要有明显血管分布,皱纹要少,外表呈乳白色为佳,一般取卵巢的时间为5min以内,取精巢时间为1min以内,从第一条雄鱼解剖,先切断雌鱼的鳃动脉或尾动脉放血,快速解剖去卵巢,每批次采集20-30尾雌鱼,卵巢取出后剪碎卵巢混合在一起;控制时间在完成倒数第二尾雌鱼解剖后,以最快的速度解剖雄鱼取精巢,精巢混入卵巢,用剪刀剪碎后用提前消毒清洁的鸭毛充分混合受精,整个取卵巢和精巢的过程需保持无水分进入;
g.批量受精卵的获得:卵巢和精巢混合剪碎后,进行批量干法受精,受精在专用装置中进行,避光、控制温度在22℃±1℃,期间不断用长羽毛轻柔的搅拌,约1min然后静置30sec,反复操作3次,待充分受精后,缓缓加入海水,用纱布过滤掉精巢和卵巢杂质后,受精进入500L的桶内,充气、避光,水温控制在23℃-24℃、盐度22‰-24‰、pH值8.15-8.20;放置30min-40min,分离上次好卵获得批量受精卵,充氧袋打包带回育苗场;受精卵重新放入1m3的圆桶内,充气继续进行发育,待受精卵发育到胚胎期,停止充气,静置20min,收集上层悬浮卵转移至提前准备好的20平方大小的孵化池内,孵化水温控制在22-25℃、盐度22‰-24‰、溶解氧6mg/L、pH值8.15-8.20,鱼苗出膜后进入鱼苗培育阶段;
h.鱼苗培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97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率管过流保护电路
- 下一篇:一种蔬菜大棚浇水施肥一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