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茭白锈菌瘿蚊收集释放装置及收集释放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0297.6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8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钟海英;陈建明;张珏锋;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M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刘元慧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茭白 锈菌 收集 释放 装置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茭白锈菌瘿蚊收集释放装置,包括蛹收集装置及释放装置,蛹收集装置和释放装置均包括透明瓦楞形塑料PP板,蛹收集装置还包括透明塑料盒体及盒盖、保湿纱布、透明瓦楞形塑料PP板,透明瓦楞形塑料PP板通过连接组件与盒体内壁可拆卸连接;释放装置还包括容纳盒、盖体、隔离网纱,保湿纱布。本发明收集释放装置及方法极为高效、简便,操作简单,省工省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茭白锈菌瘿蚊收集释放装置及收集释放技术。
背景技术
茭白,别名茭笋、茭瓜、菰首,属禾本科多年生浅水草本,是我国特有、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茭白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备受消费者和农民的青睐。这种蔬菜以浙江和太湖流域种植最多。近年来,由于茭白的大面积种植(尤其是大棚茭白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茭白病害问题突出,尤以茭白锈病的发生最为普遍、且为害日益严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防治茭白锈病主要应用化学杀菌剂,但化学杀菌剂的长期滥用导致茭白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降低,茭白结茭率显著下降,甚至不结茭,严重影响茭白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茭白锈菌瘿蚊(
虽然茭白锈菌瘿蚊在茭白锈病的生物控制方面具有很高的潜在利用价值,茭白锈菌瘿蚊的饲养、批量繁殖及释放,是自然生物防治的基础。然而,锈菌瘿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离不开其形态学、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等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致的幼虫发育进度(包括虫态、龄期、个体大小、健康状况、敏感性等)。同时,生态学试验(化蛹率、羽化率等)、生化实验、田间示范应用均需要大量的瘿蚊蛹。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人工饲养。然而目前,未见茭白锈菌瘿蚊饲养及蛹收集的相关资料及报道。
为了充分挖掘茭白锈菌瘿蚊的生防效能,保证生物防治的有效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完善高效且简便的茭白锈菌瘿蚊释放技术,以便茭白锈菌瘿蚊在合适时机羽化,达到有效防治茭白锈病的目的。自然条件下,因茭白锈菌瘿蚊的大量天敌,例如蜘蛛、寄生蜂、蝽、病原真菌等的严重影响锈菌瘿蚊数量;同时,茭白叶片的干枯程度直接影响蛹的保湿效果。上述因素导致茭白锈菌瘿蚊成虫羽化率较低,严重影响该瘿蚊对茭白锈病的防治效果。自然条件下,外界因子(如复杂的气候条件包括台风、暴雨、阳光暴晒等)是造成茭白锈菌瘿蚊化蛹、羽化过程中死亡的瓶颈,造成茭白锈菌瘿蚊出蚊前大量死亡,生防效果显著下降。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田间人工释放茭白锈菌瘿蚊的方法,减少茭白锈菌瘿蚊化蛹、羽化过程中大量死亡的窘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茭白锈菌瘿蚊收集释放装置及收集释放技术,该装置及技术解决了茭白锈菌瘿蚊蛹的收集的规模化、简便化、继代化问题,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收集效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一种茭白锈菌瘿蚊收集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蛹收集装置及释放装置,所述蛹收集装置和释放装置均包括透明瓦楞形塑料PP板;
所述蛹收集装置还包括透明塑料盒体及设置在盒体上方的盒盖、铺设于盒体底部的保湿纱布、设置在盒体内部空间的用于蛹收集的透明瓦楞形塑料PP板,所述透明瓦楞形塑料PP板通过连接组件与盒体内壁可拆卸连接;
所述释放装置包括用以容纳若干个带有茭白锈菌瘿蚊蛹的透明瓦楞形塑料PP板的容纳盒、一侧铰接设置在容纳盒顶部的盖体、覆盖在容纳盒顶端开口上的隔离网纱,铺设于容纳盒盒底的保湿纱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02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