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巷道冲击危险区域大直径钻孔卸压效果检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0873.7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潘俊锋;陆闯;夏永学;陈建强;杜涛涛;陈法兵;刘少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E21C4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黄耀威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冲击 危险 区域 直径 钻孔 效果 检验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巷道冲击危险区域大直径钻孔卸压效果检验方法,包括:在巷道冲击危险区域内的同侧帮部施工激发孔和接收孔。利用电磁波CT设备按预设探测方式探测电磁波穿过激发孔和接收孔之间的探测区域衰减后的场强,依据场强分析探测区域卸压前的煤体吸收系数平均值和煤体吸收系数差异指数R1。在探测区域内施工大直径卸压钻孔后,利用电磁波CT设备按指定时间间隔和按照预设探测方式探测电磁波穿过施工大直径卸压钻孔后的探测区域衰减后的场强直到探测到的场强稳定,分析场探测区域卸压后强稳定时的煤体吸收系数平均值和煤体吸收系数差异指数R2。通过分析两次探测得到的煤体吸收系数平均值以及煤体吸收系数差异指数可有效地得出大直径钻孔的卸压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安全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巷道冲击危险区域大直径钻孔卸压效果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冲击地压是煤矿井下积聚在采场围岩内的弹性能瞬间释放,造成采掘空间破坏、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的动力灾害。冲击地压因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及复杂性等特征,给煤矿的生产和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严重威胁了煤矿生产者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经济效益。
当前冲击地压的防治手段中,大直径钻孔卸压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在巷道内向待采煤层内施工一定数量的大直径钻孔,利用钻孔的收缩、变形及坍塌等过程释放冲击危险区域积聚的弹性能,从而降低冲击致灾危险,该方法操作工艺简单、卸压效果明显。但现有技术缺乏对大直径钻孔卸压效果的有效评价方法,导致对施工大直径钻孔后的冲击危险区域的危险程度降低与否难以判断,同时难以指导大直径钻孔卸压参数的优化。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巷道冲击危险区域大直径钻孔卸压效果检验方法,能够有效地得出大直径钻孔的卸压效果,清楚地了解到施工大直径钻孔后的冲击危险煤层的危险程度是否降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巷道冲击危险区域大直径钻孔卸压效果检验方法,包括:
在巷道冲击危险区域内的同侧帮部施工两个钻孔,分别作为电磁波CT探测的激发孔和接收孔;
利用电磁波CT设备按预设探测方式探测电磁波穿过所述激发孔和接收孔之间的探测区域衰减后的场强,依据所述场强分析所述探测区域卸压前的煤体吸收系数平均值和煤体吸收系数差异指数R1;
在所述探测区域内施工大直径卸压钻孔;
利用所述电磁波CT设备按指定时间间隔和所述按照预设探测方式探测电磁波穿过施工大直径卸压钻孔后的探测区域衰减后的场强,直到探测到的场强稳定,依据稳定时的场强分析探测区域卸压后的煤体吸收系数平均值和煤体吸收系数差异指数R2;
依据所述卸压前的煤体吸收系数平均值煤体吸收系数差异指数R1和探测区域卸压后场强稳定时的煤体吸收系数平均值煤体吸收系数差异指数R2检验大直径钻孔卸压效果。
可选地,在巷道冲击危险区域内的同侧帮部施工两个钻孔之前,还包括:
采用多因素耦合法确定巷道不同区域的冲击危险等级;
将具有冲击危险性的冲击危险等级对应的巷道区域划分为巷道冲击危险区域。
可选地,所述预设探测方式包括:
将所述电磁波CT设备的激发端和接收端分别移动至所述激发孔的孔底和所述接收孔的孔底;
将所述激发端以预设歩距向激发孔的孔口移动激发孔长度后,将所述接收端向接收孔的孔口移动一个所述预设歩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08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板材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亮、暗斑异常现象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