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装车载单元及连接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1798.6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3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光东;孙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40;H01R13/502;H01R13/6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约宗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科技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车 单元 连接器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了前装车载单元和及其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板端连接座和线束连接件,板端连接座用于固定在前装车载单元的PCB板上,线束连接件的一端包括用于与板端连接座可插拔连接的线束连接头,另一端包括多个线束插针,多个线束插针包括电源插针和数据传输插针,电源插针用于连接汽车电源,数据传输插针用于与汽车的通信单元连接并传输数据,板端连接座和线束连接头还分别包括用于判断所述前装车载单元是否被拆卸的板端防拆引脚和线束防拆引脚。实施本发明,将前装车载单元与汽车的通信单元的数据传输功能和防拆判断功能合二为一,使得前装车载单元更小巧、轻便、美观,降低成本和简化安装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ETC车载单元,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前装车载单元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ETC系统中,安装在机动车上的车载单元,采用DSRC技术与路侧单元建立微波通讯链路,从而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实现车辆身份识别、电子扣费等。
防拆卸功能作为车载单元的重要功能,用于防止车载单元被非法拆卸盗取,保证车载单元中存储的车辆信息与实际安装的机动车对应。通过车载单元的防拆卸功能,可使车载单元被非法拆卸后在内部产生被拆卸的状态信息,并使得车载单元失效,从而不能与路侧单元进行通信,避免“大车小标”,“套牌车”等现象。
目前,车载单元可以分为后装车载单元和前装车载单元,后装车载单元在车辆出厂后由用户自行安装,而前装车载单元在车辆出厂前就预装在车辆上,后装车载单元通过其背面的机械导杆实现防拆功能,但是目前的后装车载单元可能会出现信号弱的情况。而前装车载单元的一种实现方式是需要与汽车的通信模块连接,但这种方式的防拆功能在设计上存在较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ETC前装电子标签及连接组件,意在将前装车载单元与汽车的通信单元的数据传输功能和防拆判断功能合二为一,使得前装车载单元更小巧、轻便、美观,降低成本和简化安装操作。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前装车载单元的连接器组件,包括板端连接座和线束连接件,所述板端连接座用于固定在前装车载单元的PCB板上,所述线束连接件的一端包括用于与所述板端连接座可插拔连接的线束连接头,另一端包括多个线束插针,所述多个线束插针包括电源插针和数据传输插针,所述电源插针用于连接汽车电源,所述数据传输插针用于与汽车的通信单元连接并传输数据,所述板端连接座和所述线束连接头还分别包括用于判断所述前装车载单元是否被拆卸的板端防拆引脚和线束防拆引脚。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线束连接头包括与所述多个线束插针一一对应的多个线束引脚,所述板端连接座包括多个板端引脚,所述多个线束引脚与所述多个板端引脚一一对应且相互插接配合;所述多个线束插针还包括短接的两个线束插针,用于当所述线束连接头与所述板端连接座可插拔连接时,通过对应的两个线束防拆引脚与其对应的两个板端防拆引脚、及所述PCB板上预留的防拆线路形成防拆电回路。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短接的两个线束插针还用于当所述线束连接头和所述板端连接座部分相互脱离时相应地与其对应的板端引脚断开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防拆电回路断开,并通过在所述PCB板上预留的防拆线路启动前装车载单元的防拆功能。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短接的两个线束插针的自由端呈圆弧状或半方形状,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线束针帽,所述针帽为绝缘材质,用于将所述短接的两个线束插针的自由端与外界隔离。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插针为CAN通信插针,相应的,所述汽车的通信单元为汽车CAN通信模块,所述CAN通信插针用于与汽车CAN通信模块连接并传输数据。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包括ETC扣费信息、账户余额信息、蓝牙配对信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组合。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线束连接头包括块状突出部,所述板端连接座包括与所述块状突出部相互适配的方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17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