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拌混凝土开放时间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1936.0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9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宇杰;卢明卫;李事力;董明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广天构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7/02 | 分类号: | B28C7/02;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王玲华;邢丽艳 |
地址: | 315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开放 时间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拌混凝土开放时间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预拌混凝土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黄砂和石子放入搅拌机中混合,再加入水泥、粉煤灰和矿粉进行搅拌,然后加入水和外加剂共同搅拌均匀,得到预拌混凝土;所述预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240min,坍落度损失率≤10%,表观密度变化率≤1%,泌水率变化率≤5%,抗压强度变化率≤5%。本发明所述外加剂包括聚羧酸高效外加剂、聚羧酸保坍剂、保水调节剂和缓凝剂中的至少两种。本发明于不同气候条件下,调整预拌混凝土配方,控制混凝土开放时间满足生产、运输、施工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拌混凝土开放时间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预拌混凝土开放时间是描述预拌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新概念,开放时间能表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控制、运输控制、施工控制的全过程的质量要求,即从混凝土加水开始搅拌起到其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稳定的这一时间段。控制混凝土开放时间,主要控制混凝的坍落度损失率、表观密度变化率、凝结时间、泌水率、抗压强度变化率等指标。
然而,预拌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时效性、季节性的影响,导致其质量波动较大,诸如离析、坍落度损失过大、泌水等情况屡见不鲜,主要不足为以下几点:第一、对调控方向、调控力度还把握得不够到位,经常出现调整不足亦或者是调整过头的问题;第二、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突发问题,比如道路拥堵问题、工地工人问题、泵车堵管问题等等,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更甚;第三、应对于多变的气候环境下,混凝土质量把控难度大,容易出现质量风险。
因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通过调整预拌混凝土配方、控制混凝土开放时间,是满足生产、运输、施工等要求的主要手段。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添加合适的掺和料或外加剂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而较少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制备方法或工艺参数的控制来提高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不同温度下的预拌混凝土开放时间的控制方法,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
一种预拌混凝土开放时间的控制方法,所述预拌混凝土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黄砂和石子放入搅拌机中混合,再加入水泥、粉煤灰和矿粉进行搅拌,然后加入水和外加剂共同搅拌均匀,得到预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开放时间是描述预拌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新概念,开放时间可用于表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控制、运输控制、施工控制的全过程的质量要求,即从混凝土加水开始搅拌起到其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稳定的这一时间段。为保证水泥浆在工程施工中有足够的时间处于塑性状态,便于操作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宜过短,同时为保证已形成工程形状的水泥浆尽早取得强度,以便能够承受较大荷载,开放时间不得长于终凝时间。
从预拌混凝土结构的形成过程来看,当硅酸盐水泥拌和水后,其中的熟料矿物与水发生反应,随着水化产物的长大、增多,直至各种颗粒可初步联接成网,形成凝聚结构,水泥浆体才会开始凝结。通常,由于水泥拌水后铝酸三钙(C3A)的水化快速形成了钙矾石,开始时使水泥屈服值随水化的进展而提高,随后变慢,而硅酸三钙(C3S)的强烈水化形成的水化硅酸钙(C-S-H)可使屈服值再次以更快的速度上升。铁相固溶体(C4AF)的水化反应及其产物与C3A很相似,因此,初凝时间与C3A、C3S和C4AF的水化密切相关,而终凝时间则主要取决于C3S的水化。外加剂的加入会影响正常的凝结时间,一般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缓凝剂可以适当延长初凝时间,终凝时间不长于10h。此外,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期间的环境温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改变环境温度也会引起其强度、坍落度、泌水等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广天构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广天构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19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