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兰姆波触控屏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3693.4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9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王耀辉;刘秀成;何存富;裴宁;杨增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3;G06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兰姆波触控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兰姆波触控屏,触控介质对超声兰姆波声场的扰动作用随触控介质位置而变化,通过预先标定触控介质的超声兰姆波声指纹库,在实际应用时,利用智能算法将实测信号与预先标定的声指纹库进行匹配,实现触控介质在屏板的定位。超声兰姆波触控屏主要由主控系统、超声激励接收模块、感知屏和显示屏模块构成。ARM用于内置算法程序实现声指纹识别确定触控介质在感知屏的位置坐标,转换成控制指令通过MIPI接口与显示屏进行通讯,在识别的位置坐标处实现程序触控。本发明公布的超声兰姆波触控屏可对非导电触控介质进行定位识别,并可借鉴用于机器人触觉系统设计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子产品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兰姆波触控屏,利用超声兰姆波与触控介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用户触控动作的人机界面交互。
背景技术
触控屏主要用于捕获和识别用户动作,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程序驱动各种链接设备,实现人机界面交互。目前主流的投射式电容触控技术面向的触控介质必须为导电材料,当屏幕表面存在污染物(水、汗渍等导电介质)或存在电磁干扰环境中时,易出现无法触控或误操作现象。
超声兰姆波是在可在屏板中传播的超声导波,当外加触控介质触碰屏板时,会对原有超声波场进行扰动,也即扰动之后的信号携带有触控介质的位置、载荷大小等信息。超声兰姆波对触控介质触碰动作进行检测的有效性不受触控介质导电性、屏幕表面已有污染物等因素影响,具有相较电容触控屏的天然优势,包括:(1)适用于大尺寸屏幕。薄板结构中传播的兰姆波能量衰减小,可对大范围内的触屏载荷进行检测;(2)硬件成本低。可采用几个压电传感器件在普通均质薄板中构建或感知超声兰姆波场,信号激励与接收电路的集成化程度高,对屏幕材质和透光性没有严苛要求,也不涉及复杂加工工艺;(3)兰姆波具有多模态和频散特性,与触屏载荷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反射、透射信号蕴含丰富的载荷特征(接触位置、面积、载荷大小等)信息,可用于触屏载荷识别和触觉跟踪等。
本发明即公布了一种超声兰姆波触控屏设计方案,包括其硬件构成、基本功能实现步骤等,可以应用于人机智能交互系统甚至机器人触觉感知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兰姆波触控屏设计方案,该设计主要由主控系统、超声激励接收模块、感知屏和显示屏四个模块四个模块组成。主控系统的超声激励模块产生的高压脉冲信号驱动压电元件在感知屏中产生超声兰姆波声场,触控介质产生的声指纹信号被超声接收模块接收,调用主控系统ARM智能模型将实测声指纹信号与预先标定的声指纹库进行识别匹配,控制显示屏转换程序触发指令在显示屏上成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声兰姆波触控屏,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在感知屏上建立超声兰姆波声场并建立声指纹信号库,其次检测感知屏不同位置存在触控介质时超声兰姆波声场的扰动信号,利用智能算法对扰动信号与声指纹信号库进行匹配识别以确定触控介质位置,并转换程序触发指令在显示屏上成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感知屏的人机交互区域按照一定密度进行区域划分为N×M个等尺寸网格,利用FPGA控制超声激励接收模块中的高压脉冲激励电路输出脉冲电压信号,激励布置于感知屏的压电元件,在感知屏中构建兰姆波声场,利用运动平台控制触控载荷模拟器逐一触碰所有N×M网格像素,布置于感知屏周边的接收压电元件检测兰姆波信号,存储在主控系统的SD存储卡中;
2)利用ARM建立与上位机的通讯,将SD存储卡中的N×M个检测数据导出至上位机,并对它们的位置坐标信息进行排序以及标签标记,建立N×M个检测数据波形为输入、N×M个位置坐标标签为输出的神经网络智能识别模型,并存储成ARM可识别的模型文件;
3)触控介质在人机交换区域任一位置触碰感知屏后,接收压电元件检测的兰姆波信号通过多通道采集电路将进入ARM调用的模型文件,在模型文件中进行匹配识别输出识别的位置坐标,转换成显示屏中对应坐标区域像素的程序触发指令,通过MIPI接口在显示屏上成像显示触屏动作所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36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段式突击盾牌
- 下一篇: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多工况续驶里程预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