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剩磁、表面质量优异的船用5Ni钢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3834.2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0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霞;许晓红;白云;苗丕峰;刘俊;韩步强;周永浩;武金明;高俊;李国忠;狄梦龙;孟羽;廖书全;芦莎;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2 | 分类号: | C22C38/12;C22C38/08;C22C38/06;C22C38/04;C22C38/02;C22C33/04;C21D8/02;C21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赵海波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剩磁 表面 质量 优异 ni 钢板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低剩磁、表面质量优异的船用5Ni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钢水冶炼: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0.07~0.10%,Si:0.05~0.20%,Mn:0.60~0.80%,Ni:4.90~5.25%,P:≤0.0070%,S:≤0.0020%,Alt:0.010~0.035%,V:0.010~0.015%,Nb:0.010~0.020%,Ca:0.0005~0.0030%,O:≤0.0012%,N:≤0.0040%,H:≤0.0001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的化学成分冶炼钢水,RH高真空脱气处理后送入LF炉精炼并破空进行Ca处理,再经过RH真空脱气;
(2)连铸:将钢水浇注成连铸坯,浇铸过热度控制在5~25℃,以中心偏析不高于C1.0级的铸坯为合格坯;
(3)板坯缓冷及修磨:铸坯下线后进行缓冷处理,缓冷开始温度不低于600℃,缓冷时间不得低于72小时;缓冷后打磨清理铸坯表面,上下表面各磨去1~2mm厚,然后在表面涂涂料隔绝空气防止再加热时氧化;
(4)再加热:加热至1170~1220℃,并控制600~900℃加热时间≥0.32min/mm,待铸坯心部温度到达铸坯表面温度时开始保温计时,保温时间不低于0.5小时;
(5)热轧:钢坯出炉后经高压水除鳞处理,进行粗轧+精轧两阶段控制轧制:粗轧开轧温度介于1080~1150℃,粗轧后三道道次压下率≥15%,待温厚度≥1.8H,H为成品钢板厚度;精轧采用高温轧制,开轧温度介于880~970℃,结束温度≥800℃,轧制目标厚度,轧制完成之后钢板空冷;
(6)淬火热处理工艺:第一次淬火温度880±10℃,炉温到温后保温时间为30~100min,水淬;第二次淬火温度为760±10℃,炉温到温后保温时间为30~100min,水淬;
(7)回火热处理工艺:回火温度是630±10℃,钢板1/2厚度处到温后,保温120~200min,使淬火马氏体中的碳充分扩散,获得回火索氏体的微观结构,钢板成品表面质量达到SA 2.0,钢板角部平均剩磁≤15Guass;
按照EN 10160标准进行超声波探伤:板体区域达到Class S3要求,边缘区域达到ClassE4要求;
钢板屈服强度≥520MPa,抗拉强度介于620~645MPa,屈强比≤0.82,延伸率≥26%,-130℃下冲击韧性≥200J的钢板;钢板的组织主要为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剩磁、表面质量优异的船用5Ni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制造6~50mm厚的5Ni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剩磁、表面质量优异的船用5Ni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钢水的冶炼包括转炉冶炼、RH精炼、LF精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剩磁、表面质量优异的船用5Ni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钢水浇注时全程氩气保护、动态轻压下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剩磁、表面质量优异的船用5Ni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铸坯缓冷时要求堆垛入坑或加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剩磁、表面质量优异的船用5Ni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采用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铸坯,平均速率10~14cm/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剩磁、表面质量优异的船用5Ni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回火热处理后采用真空吸盘吊装,单独堆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38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