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级多维度系统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4441.3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4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蔚保国;易卿武;戴群雄;王铮;左兆辉;王崇阳;刘轶龙;刘晓宇;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08;H04L1/22;H04B10/275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级 多维 系统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级多维度系统监控方法,属于分布式网络架构下的多设备系统监控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系统监控网络建立、分级控制设计、多维度监视设计为技术支撑,建立以中心监控平台、双主机、分机为基础的分级、多维度系统监控平台,满足分布式应用的多设备分散部署的系统监控需求,从而实现系统监控平台的连续、稳定、高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网络架构下的多设备系统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分级多维度系统监控方法,尤其适用于陆基、机载、船载、车载等各型系统内多种类设备分散式部署需求下的统一管理、集中控制、远程监视。
背景技术
在日趋复杂的分布式系统网络中,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复杂,需要多种类设备协同实现,各设备可能以多种形式部署在系统平台的任何一个角落,一方面需要对设备工况进行统一监视以及集中控制,另一方面还不能给予中心监控平台过多压力,因此,很有必要建设一种分级的、多维度的系统监控平台,以保证系统控制指令的处理、分发,设备状态信息的上报、监测等各个环节协调有序,从而实现系统的健康运行以及对系统内各个设备的统一监视、高效控制。
系统监控网络建设意义旨在实现对系统内设备的实时、统一监控,传统的系统监控网络架构通常为:设置一个中心监控平台作为整个监控网络的中心,通过网络链路实现对系统内所有设备的状态监视及参数控制。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系统内所有设备的监控全部依赖于中心监控平台,中心监控平台承受了系统所有工作压力,当中心监控平台发生故障时,整个系统监控网络就会瘫痪,缺乏有效的备份机制;
2)由于设备种类繁多、数量众多,中心监控平台面向的操作员为远程操控人员,一般距离设备部署位置较远,设备现场操控人员缺乏有效的机制对系统内设备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监视。显然,该种系统监控架构无法适应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而引起中心监控平台故障,且不能够对系统内多类型设备进行分级、多维度状态展示及高效管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分级多维度系统监控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传统的系统监控过于依赖中心监控平台,缺乏有效备份机制,且不能对系统内多种类设备进行分级、多维度展示及高效管理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级多维度系统监控方法,该方法基于系统监控网络实现,所述系统监控网络包括部署于监控大厅的中心监控平台、部署于系统平台各个空间角落的两台主机以及多台分机,中心监控平台与两台主机分别通过光纤网络连接,各台分机与两台主机通过光纤环形网络连接,两台主机设备互为备份,默认其中一台主机为主用主机,另一台主机为从用主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主用主机一方面接收光纤环网内其它设备状态并处理后上报至中心监控平台,另一方面接收中心监控平台的指令并下发至光纤环网内其它设备;从用主机仅接收中心监控平台的指令以及光纤环网内其它设备状态,不进行下发及上报操作;
(2)当需要对系统内某一设备进行控制时,中心监控平台将控制指令下发至两台主机,由主用主机根据指令内容将控制指令分发至目的设备,实现中心监控平台对系统内设备的远程控制;或者,主用主机根据需求对光纤环网内某一设备进行直接控制,实现主用主机对系统内设备的现场控制;
(3)两台主机通过光纤环网接收各个分机与另一台主机的状态,实现对光纤环网内所有设备模块级状态的实时监视;主用主机对每个设备的状态进行综合并上报至中心监控平台,中心监控平台获得光纤环网内所有设备的工作状态;中心监控平台展示系统内所有设备的整机级状态,两台主机展示系统内所有设备的模块级状态,实现对系统内设备的多维度状态监视。
本发明相比背景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4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