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含鱼油的牡蛎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4721.4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5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王燕;田渊;佟俊铎;邓妮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40/10;A23K20/00;A23K20/158;A23K10/30;A23K20/147;A23K20/174;A23K20/189;A23K20/163;A23K10/18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264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含 鱼油 牡蛎 配合 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含鱼油的牡蛎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由于自然原因导致的牡蛎育肥期延长和夹瘦的现象。本发明提供一种富含鱼油的牡蛎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组成:鱼油2~6份、球等鞭金藻5~10份、裂壶藻10~20份、钝顶螺旋藻10~20份、盐藻15~25份、乙醇梭菌蛋白8~12份、复合维生素添加剂0.5~1份、脂肪酶0.5~1份、蔗糖脂肪酸酯0.5~1份、酪朊酸钠5~8份、玉米淀粉20~30份;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用于牡蛎的饲养育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含鱼油的牡蛎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贝类,福建、广东称之为蚝,浙江、江苏称之为蛎黄,辽宁、山东称之海蛎子或蛎子。
牡蛎是一类很有经济价值的贝类,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软体部的干物质含有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元19~38%,含碘量比牛奶或蛋黄高200倍,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产品,亦被称为“海洋牛奶”。
近年来随着牡蛎养殖量的快速增长,超过了养殖海域的承载量,造成养殖海域中浮游植物量不足以支撑海域中所养殖的牡蛎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育肥,造成牡蛎育肥期延长和夹瘦的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牡蛎是滤食性贝类,对食物的物理选择能力较强,即只摄食比它口径小的食物,在牡蛎发育的幼虫期食物颗粒以10μm以内较为适宜,牡蛎发育的成体阶段食物颗粒以25μm以内较为适宜。
目前牡蛎养殖行业用到的饲料有如下几种:
(1)鲜活单胞藻液体,使用方法是直接泼洒到牡蛎净化池中。
优点是鲜活单胞藻可以在水体中自由游动,悬浮性好,牡蛎可以吃的进去,基本无浪费。不足之处是鲜活单胞藻液体需要低温运输和储存,保质期7天左右,不利于推广应用;且牡蛎成体采食量大,对牡蛎净化厂来说,每次进入净化池的牡蛎大概有几万斤,每天所需要投喂的鲜活单胞藻液体是巨大的,鲜活单胞藻液体生产企业无法持续供给。
(2)单胞藻粉,使用方法是加水搅拌后泼洒到牡蛎净化池中。
优点是供给量大,能满足牡蛎养殖的生产需求。不足之处是悬浮性较差,浪费严重。
并且以上两种饲料成分单一,营养不均衡。
(3)牡蛎饲料,使用方法是加水搅拌后泼洒到牡蛎净化池中。
优点是供给量大,能满足牡蛎净化厂对饲料的需求。
不足之处:现有技术中的牡蛎饲料的制备方法一般为:原料称量→原料混合→原料粉碎→原料超微粉碎→成品包装。受超微粉碎机的设备限制,目前仅可以将饲料颗粒粒径控制到50μm左右,而牡蛎发育的成体阶段所适宜的食物颗粒粒径在25μm以内,现有技术生产的牡蛎饲料满足不了牡蛎对食物颗粒粒径的要求;而且饲料颗粒吸水后会膨胀,体积增大几倍,更加满足不了牡蛎对食物颗粒粒径的要求。
牡蛎生长育肥阶段需要摄入较多的能量,鱼油是能量原料的很好选择,因此,可以在牡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鱼油。但由于鱼油无法与饲料中的其它原料混合均匀,并且会造成饲料的结块,因此无法实现在牡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鱼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牡蛎育肥阶段所需的营养,提供一种原料组成简单合理、成分天然环保、配比科学、育肥效果显著,且满足了牡蛎对食物颗粒粒径的要求、遇水不膨胀、悬浮性好的富含鱼油的牡蛎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47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轨总成
- 下一篇:热传导部件、接合热传导部件的接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