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型的工业边云协同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5284.8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7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隆;王挺;曾鹏;于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8/35 | 分类号: | G06F8/35;G06F9/50;G06F16/27;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型 工业 协同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模型的工业边云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缘侧,用于基于统一协议库实现工业协议转换,基于容器运行时构建工业模型运行环境,基于模型管理实现工业模型属性定义以及方法映射,基于模型解析引擎对云侧构建的工业app和工业模型进行解析和执行;
云侧,用于与边缘侧进行工业模型同步,实现工业模型管理并构建工业AP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型的工业边云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侧包括:
统一协议库,包括按终端类别划分的各类驱动,为容器运行时提供协议解析支撑;
容器运行时,用于基于统一协议库形成数据资源池、原子服务目录、自定义服务目录,提供工业模型构建的环境支撑;
模型管理,用于在边缘侧构建工业模型;
执行引擎,包括数据关联检索引擎和模型解析引擎,用于在边缘侧基于工业模型构建云侧所需的数据格式,对云侧构建的工业app进行逻辑解析与模型映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型的工业边云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运行时包括驱动管理、数采管理、存储管理、发布管理、边缘计算;
所述驱动管理,用于对统一协议库提供配置文件,实现协议转换;
所述数采管理,用于调用统一协议库执行数据采集操作;
所述存储管理,用于基于数采管理采集的数据,通过内存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形成数据资源池;
所述发布管理,用于提供原子服务目录;
所述边缘计算,用于基于数据资源池和原子服务目录经运算和逻辑编排形成自定义服务目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型的工业边云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管理包括对工业模型的属性方法、映射逻辑进行构建;
属性方法:用于用户根据行业模板以及数据资源池提供的资源进行工业模型自定义,即配置工业模型的静态属性信息以及工业模型能够实现的方法;
映射逻辑:用于定义的工业模型与数据资源池建立映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型的工业边云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引擎包括:
数据关联检索引擎,用于整合数据资源池中数据,基于模型管理形成的工业模型从数据资源池抽取数据填入工业模型,呈现给用户;
模型解析引擎,用于解析云侧发送的工业app配置文件以及工业模型;将工业app配置文件中的业务逻辑转换为若干执行步骤,最终映射到原子服务目录、自定义服务目录,从而完成工业app的执行;将工业模型基于数据资源池进行实例化,并与原子服务目录、自定义服务目录实现映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型的工业边云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侧包括边缘接入、模型管理与工业app管理;
所述边缘接入,用于搭建云侧和边缘侧的数据通路,从而支持云侧和边缘侧工业模型同步;
所述模型管理,用于进行模型定义、模型下发和模型获取;
所述工业app管理,用于选定工业模型、配置参数、构建业务逻辑和启停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型的工业边云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管理包括:
模型定义,与边缘侧工业模型一致,用于支持用户根据边缘侧提供的数据资源池、原子服务目录、自定义服务目录在云侧定义工业模型;
模型获取,用于通过边缘接入获取边缘侧提供的工业模型,进而对工业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和编辑;
模型下发,用于将构建的工业app以及工业模型下发给边缘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型的工业边云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app管理包括:
基本信息,用于选定需要用到云侧模型管理中的工业模型;
参数配置,用于配置工业app业务逻辑和选定工业模型的参数;
业务构建,用于基于工业模型构建工业app;
启停控制,用于向边缘侧的模型解析引擎下发指令控制工业app的启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528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立体卷铁心配电变压器线圈绕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