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CAN总线网络安全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5352.0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2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万振华;孟旭;张海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开源互联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开源网安物联网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G06F13/4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赵贯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can 总线 网络安全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CAN总线网络安全测试系统及方法,其中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平台和集成在测试平台上的数据收发单元、数据预处理单元、攻击测试单元以及逆向破解测试单元;攻击测试单元包括泛红攻击测试模块,泛红攻击测试模块以高频率向CAN总线网络中发送优先级最高的测试用报文数据,实施泛洪攻击,并统计CAN总线网络的数据流量变化;逆向破解测试单元包括基于信息熵的第一破解模块,第一破解模块通过记录并统计CAN总线网络中每个ECUID的信息熵值的变化逆向破解当前功能的控制指令ID;通过上述测试系统,使用一个测试平台即可完成对汽车CAN总线网络的攻击测试和破解测试,不但可做到全面测试,还可获得相对准确的测试结果,使用方面,测试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数据网络安全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AN总线协议的汽车CAN总线网络安全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车辆包含更多的软件,并提供比以前更先进的功能和连接,这也意味着信息攻击面越来越大,也就是说,车辆正在成为网络安全攻击的目标。近几年来针对汽车的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因此,在车辆投放市场之前找到并修复安全漏洞势在必行。识别安全漏洞的有效方法是执行安全测试,例如目标系统的渗透测试。在多种车载总线中,CAN总线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黑客可以通过汽车的多种对外接口渗透到车内CAN总线,但由于CAN总线缺乏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黑客可以在CAN总线上执行多种恶意攻击,因此,对车内CAN总线进行安全测试以评估其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的汽车网络测试平台基本只有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功能,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另行分析,不具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智能安全测试方法,使用不便,测试结果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CAN总线网络安全测试系统,通过集成在一起的多种测试工具对汽车CAN总线网络进行快速有效的安全测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汽车CAN总线网络安全测试方法,通过集成在一起的多种测试工具对汽车CAN总线网络进行快速有效的安全测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CAN总线网络安全测试系统,其包括测试平台和集成在所述测试平台上的数据收发单元、数据预处理单元、攻击测试单元以及逆向破解测试单元;
所述数据收发单元用于与待测试汽车的CAN总线网络通信连接,以对所述CAN总线网络进行报文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数据预处理单元用于对发送或接收的所述报文数据处理成CAN数据标准帧格式;
所述攻击测试单元包括泛红攻击测试模块,所述泛红攻击测试模块利用CAN总线协议的总线仲裁优先级原理,以高频率向CAN总线网络中发送优先级最高的测试用报文数据,实施泛洪攻击,并统计所述CAN总线网络的数据流量变化;
所述逆向破解测试单元包括基于信息熵的第一破解模块,当对待测试汽车实施定向功能操作时,所述第一破解模块通过记录并统计CAN总线网络中每个ECUID的信息熵值的变化逆向破解当前功能的控制指令I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汽车CAN总线网络安全测试系统,在测试平台中不仅集成有对CAN总线网络进行攻击测试的攻击测试单元,还集成有对CAN总线网络进行破解测试的逆向破解测试单元,测试时,将测试平台中的数据收发单元与待测试汽车的CAN总线网络进行通讯连接,通过泛红攻击测试模块对待测试汽车进行泛红攻击测试,如果CAN总线网络存在泛红攻击漏洞,泛红攻击测试模块会检测到CAN总线网络的异常流量变化的数据;通过第一破解模块对待测试汽车的定向功能的控制指令ID进行破解检测,如果当前功能的控制指令ID存在破解漏洞,通过第一破解模块即可完成对当前功能对应的控制指令ID的破解工作;由此可知,通过上述测试系统,使用一个测试平台即可完成对汽车CAN总线网络的攻击测试和破解测试,不但可做到全面测试,还可获得相对准确的测试结果,使用方面,测试速度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开源互联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开源网安物联网技术(武汉)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开源互联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开源网安物联网技术(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5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