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摩擦离合器的压力流体操作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5491.3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S·哈恩;M·戈布;D·西格勒;W·托马;M·阿贝斯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12 | 分类号: | F16D25/12;F16D25/0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王楠 |
地址: | 德国腓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摩擦 离合器 压力 流体 操作 装置 | ||
用于具有补偿组件的摩擦离合器的压力流体操作装置,其包括:‑第一斜坡元件,其在移动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操作元件轴向支撑,并通过第一预紧装置预紧以围绕移动轴线相对于第二操作元件转动,所述第一斜坡元件具有第一斜坡成形部,‑第二斜坡元件,其与转动脱耦轴承一起能够在移动轴线的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二斜坡元件具有第二斜坡成形部并且借助第二斜坡成形部在移动轴线的方向上支撑在第一斜坡成形部处,其中第二斜坡元件不能相对于第二操作元件围绕移动轴线转动,并且其中在第一斜坡元件相对于第二斜坡元件围绕移动轴线通过第一预紧装置产生转动的情况下,补偿组件的轴向结构长度减小,‑能够在阻挡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调节的释放/阻挡组件,其具有在阻挡位置中与第一操作元件处的阻挡成形部处于阻挡接合的配对阻挡成形部,其中释放/阻挡组件具有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为了将释放/阻挡组件从阻挡位置调节到释放位置中与第一操作元件产生相互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流体操作装置,其例如使用在载货车中,以便操作摩擦离合器。
背景技术
这种压力流体操作装置通常包括相对于车辆固定地定位的缸和与缸限定压力流体室的且能够沿移动轴线的方向位移的活塞。活塞能经由转动脱耦轴承加载力存储器、例如膜片弹簧的弹簧舌,以便以此方式和方法执行离合器操作过程。这种用作力存储器的膜片弹簧在摩擦离合器的接合状态中的装入位置随例如离合器盘的摩擦衬片的在摩擦离合器中出现的磨损而改变,因为随着磨损的增加膜片弹簧在移动到接合状态中时与不存在磨损的状态相比会逐渐松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摩擦离合器的压力流体操作装置,所述压力流体操作装置以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和方法允许匹配于摩擦离合器的力存储器的装入位置的由磨损所引起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用于摩擦离合器的压力流体操作装置实现,其包括
-第一操作元件和与第一操作元件限定压力流体室的第二操作元件,其中通过将压力流体导入压力流体室中能够使第二操作元件相对于第一操作元件在操作方向上沿着移动轴线移动,其中优选地第二操作元件不能够相对于第一操作元件围绕移动轴线转动,
-与第二操作元件经由补偿组件耦联以沿移动轴线的方向共同移动的转动脱耦轴承,
其中补偿组件包括:
-第一斜坡元件,其在移动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操作元件轴向支撑,并通过第一预紧装置预紧以围绕移动轴线相对于第二操作元件转动,所述第一斜坡元件具有第一斜坡成形部,
-第二斜坡元件,其与转动脱耦轴承一起能够在移动轴线的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二斜坡元件具有第二斜坡成形部并且借助第二斜坡成形部在移动轴线的方向上支撑在第一斜坡成形部处,其中第二斜坡元件不能相对于第二操作元件围绕移动轴线转动,并且其中在通过第一预紧装置产生使第一斜坡元件相对于第二斜坡元件围绕移动轴线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补偿组件的轴向结构长度减小,
-能够在阻挡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调节的释放/阻挡组件,其具有在阻挡位置中与第一操作元件处的阻挡成形部处于阻挡接合的配对阻挡成形部,其中释放/阻挡组件具有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为了将释放/阻挡组件从阻挡位置调节到释放位置中而与第一操作元件产生相互作用。
在压力流体操作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中,通过摩擦离合器中的磨损引起的、第二操作元件相对于第一操作元件的过度移动通过释放/阻挡组件与第一操作元件的相互作用来检测,并且仅当检测到这种过度移动时才释放第一斜坡元件以执行再调节移动。该再调节移动引起,包括这两个斜坡元件的补偿组件的轴向结构长度减小并且与之相应地为摩擦离合器的力存储器、即例如膜片弹簧提供如下可行性,在摩擦离合器接合的状态下以对应于出现的磨损的程度进一步松弛。借助这样构成的压力流体操作装置,基于压力流体室的最小的死容积在执行离合器操作过程时实现改进的调节和尤其实现改进的动态。
对于均匀的操作作用提出:第一操作元件是缸、优选环形缸,并且第二操作元件是活塞、优选环形活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未经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5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交换器板
- 下一篇:部件承载件、其制造方法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