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5537.1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梅;高聪;谭社曙;张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2 | 分类号: | F16L9/12;C08L23/12;C08L23/08;C08K9/12;C08K3/08;B29C48/92;B29C48/09;B29C48/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嘉毅 |
地址: | 5283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层 抗菌 pp 给水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给水管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及其制备方法。该给水管利用抗冲剂、抗菌剂及各层厚度比协同作用,在特定的配比条件下,可以达到99%的抗菌性能和较好的抗冲稳定性,减少抗菌剂中无机离子的析出,提高抗冲性能,解决了无机抗菌剂添加存在的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同时,制备得到的给水管抗菌内层及中间抗冲层厚度总厚度较小,可以显著降低给水管的制造成本,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给水管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改善生活环境,尤其是对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因此,人们对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有害病毒和病菌、保持身体健康、洁净生活环境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每天的饮用水,希望给水管道可以具有自洁、抗菌功能,达到既符合一般卫生和健康要求,又能够杀灭水中有害细菌的效果。
PP-R给水管是以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PPR)为主要原料,挤出成型加工制造的新型管材,可以在连续工作水压、水温高达95℃情况下使用长达50年,具有优秀的卫生、环保、耐腐、柔韧、抗震、易安装等性能,是目前给水管道的主导产品之一。为了提高PP-R给水管的抗菌性能,中国专利申请CN104927207A公开了一种低温韧性强的抗菌PPR给水管材,该给水管材采用有机抗菌剂来达到杀灭和抑制管道内细菌的效果,但是有机抗菌剂耐热性差、易分解,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103062514A公开了一种共挤抗菌管材,该管材采用无机纳米抗菌剂来达到杀灭管道中的细菌、真菌、霉菌等几十种菌的效果,但是其添加的无机纳米抗菌剂加入至管材后,容易导致管材的刚性、抗冲性、静液压等力学性能降低,且添加量大时,还可能会造成无机离子析出、重金属污染的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抗菌性能好、力学性能强的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有机抗菌剂稳定性差、无机抗菌剂易降低管材力学性能、存在离子析出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抗菌性能好、力学性能强的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三层共挤抗菌PP-R给水管,所述抗菌PP-R给水管为由内到外的抗菌内层、抗冲中间层和保护外层三层共挤形成一体;
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菌剂1~5份、抗冲剂10~15份;所述抗冲中间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冲剂10~15份;所述保护外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500份、光稳定剂1~3份;
所述抗菌内层的厚度为0.2mm,所述抗菌内层和抗冲中间层的厚度总和与保护外层的厚度之比为1:(1~2)。
本发明限定了抗菌内层、抗冲中间层和保护外层的厚度比例,一方面,适当的各层厚度可以减少抗菌剂中无机离子的析出,保证给水管的卫生性能满足标准要求;另一方面,适当的各层厚度还能显著提高抗冲性能,本发明在保证给水管卫生性能和抗冲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显著降低给水管的制造成本,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优选地,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菌剂3份、抗冲剂10份;所述抗冲中间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100份、抗冲剂10份;所述保护外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原料:聚丙烯500份、光稳定剂2.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5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