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建筑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5733.9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5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志东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B3/02;E03B3/03;E04D13/08;F03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02400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建筑 排水 结构 | ||
1.一种节能建筑排水结构,包括楼顶形成的蓄水池结构,并且蓄水池底设有开口朝上且低于蓄水池的排水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1)的外侧设有套入所述排水管道(1)的虹吸筒(2),所述虹吸筒(2)的顶端设有可拉伸并抽吸所述虹吸筒(2)内部空气的压缩气囊(3),并且楼顶设有可拉伸所述压缩气囊(3)的提拉机构(4),所述排水管道(1)的一端延伸至外墙并连接有充电箱(5),所述排水管道(1)上靠近其输出端的位置设有封闭所述排水管道(1)的球阀(6);
所述充电箱(5)的内部设有两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并且在其中一个空间内安装有与所述排水管道(1)输出端配合的轮扇机构(7),所述排水管道(1)的输出端排水可带动所述轮扇机构(7)旋转,并且在另一个空间内安装有通过所述轮扇机构(7)驱动的发电机(8)以及用于储能的蓄电池(9);
所述提拉机构(4)包括安装在楼顶的安装架(401),并且所述安装架(401)上设有可转动的力臂(402),所述力臂(40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压缩气囊(3)顶端连接的气囊拉杆(403);所述安装架(401)与所述力臂(402)的连接点靠近所述气囊拉杆(403)的位置,所述力臂(402)的另一端设有延伸至建筑底端的提拉杆(404),并且所述提拉杆(404)的底端设有握把(405);
若蓄水池内的水位未达到蓄水池底排水管道(1)的高度时,可在楼底先拧紧球阀(6)使得排水管道(1)内形成密闭空间,再手持握把(405)下拉,通过提拉杆(404)带动力臂(402)转动,随着力臂(402)的转动可上拉气囊拉杆(403),最后由气囊拉杆(403)将折叠的压缩气囊(3)拉动至展开,此时虹吸筒(2)内的气压降低,以带动虹吸筒(2)和排水管道(1)之间的水位上升,直至水位上升至流入排水管道(1),此时拧开球阀(6)使得虹吸筒(2)内可形成持续的吸水状态,使得蓄水池内的水可被持续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蓄水池底设有环绕所述虹吸筒(2)外侧的过滤网罩(10),所述虹吸筒(2)的底端设有两个用于安装地脚螺栓的支撑板(201),并且所述虹吸筒(2)的底端处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01)之间设有连通至所述虹吸筒(2)内部的吸水槽(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槽(2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吸水槽(202)关于所述虹吸筒(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并且两个所述吸水槽(202)为环绕所述虹吸筒(2)外侧的扁平状结构,并且所述吸水槽(202)的高度为20mm-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1)处于所述虹吸筒(2)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排水管道(1)的外侧与所述虹吸筒(2)的内壁以及顶端与所述虹吸筒(2)的顶端相距20mm-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箱(5)的外侧设有若干固定于墙体的角钢(501),并且所述充电箱(5)的内部安装所述轮扇机构(7)的空间底端设有用于排水的出水口(5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扇机构(7)包括可在所述充电箱(5)内旋转的传动轴(701),并且所述传动轴(701)的外侧设有与所述传动轴(701)同步旋转的套筒(702)和传动机构(7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02)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横向分布的扇叶(704),所述扇叶(704)的面积大于所述排水管道(1)的直径,并且所述扇叶(704)转动至左侧平行状态时可覆盖所述排水管道(1)的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703)包括皮带和两个由皮带驱动的传动轮组成,其中两个传动轮分别安装在所述传动轴(701)上以及所述发电机(8)的输出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志东,未经任志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57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机器人螺旋推进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处理水体中氯代烃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