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挡混合动力变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5905.2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0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成;刘越;杨雪梅;徐鸣;王景霞;于艳秋;冯光军;石彦辉;韩宇石;李吉元;贾爽;钟超杰;高子茵;邹武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3/66 | 分类号: | F16H3/66;F16H57/023;F16H57/08;F16H57/10;B60K6/24;B60K6/26;B60K6/3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辉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变速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驱动系统的六挡混合动力变速器,属于车辆传动技术领域。该变速器包括行星排,安装在两端分别与输入轴、输出轴连接的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连接构件、制动器、离合器和电机,所述行星排有三个、连接构件有四个、制动器有三个、离合器有二个、电机有一个。本发明的六挡混合动力变速器可实现纯电模式、纯发动机模式、混动模式三种驱动模式,也可以辅助完成发动机启动和能量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公路或非公路车辆用一种六挡混合动力变速器,可以将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进行传递或汇流而驱动车辆行驶。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系统至少具有二个以上的能源存储装置和二个以上的能量转换装置。常用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使用内燃机和电机作为能量转换装置,而混合动力变速器作为混合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在结构上一般将电机集成于其中,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
根据发动机和电机是否参与车辆驱动,可以将混合动力变速器的工作模式划分为纯电模式、纯发动机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在车辆减速过程中可以通过将电机切换至发电机工况进行能量回收,既降低了车辆制动系统的磨损,通过能量的回收与再利用又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本发明在传统自动变速器基础上,去掉输入端的液力变矩器,在非输入端增加电机,实现混合动力驱动。当二个离合器之一结合后,发动机和电机同时工作,可实现连续可变变速器(CVT)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六挡混合动力变速器,去掉了输入端的液力变矩器,增加了一个电机。不但可以实现车辆的平稳起步,还消除了传统自动变速器中闭锁离合器打滑的隐患;电机可以启动发动机,也可以回收制动能量以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电机可以在固定挡位工况下提供辅助动力,提高车辆动力性;发动机与电机的动力通过行星排汇流,可以各自工作于高效点,获得最佳的燃油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六挡混合动力变速器,包括行星排,安装在两端分别与输入轴、输出轴连接的输入构件1和输出构件2,连接构件、制动器、离合器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排有三个,分别为行星排PGS1、行星排PGS2和行星排PGS3;所述连接构件有四个,分别为连接构件3、连接构件4、连接构件5和连接构件6;所述制动器有三个,分别为制动器B1、制动器B2和制动器B3;所述离合器有二个,分别为离合器C1和离合器C2;所述电机有一个,为EM。
所述行星排PGS1的太阳轮S1、行星架CA1和齿圈R1分别与输入构件1、连接构件4和连接构件3连接;
所述行星排PGS2的太阳轮S2、行星架CA2和齿圈R2分别与连接构件4、连接构件5和输出构件2连接;
所述行星排PGS3的太阳轮S3、行星架CA3和齿圈R3分别与连接构件6、输出构件2和连接构件5连接;
所述输入构件1连接行星排PGS1的太阳轮S1、离合器C1的内毂和离合器C2的外毂;
所述输出构件2连接行星排PGS2的齿圈R2和行星排PGS3的行星架CA3;
所述连接构件3连接行星排PGS1的齿圈R1、制动器B1的内毂和电机EM的转子;
所述连接构件4连接行星排PGS1的行星架CA1、行星排PGS2的太阳轮S2和制动器B2的内毂;
所述连接构件5连接行星排PGS2的行星架CA2、行星排PGS3的齿圈R3、制动器B3的内毂和离合器C2的内毂;
所述连接构件6连接行星排PGS3的太阳轮S3和离合器C1的外毂;
所述制动器B1用于制动连接构件3;
所述制动器B2用于制动连接构件4;
所述制动器B3用于制动连接构件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5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