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频带负群时延电路及其参数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5973.9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6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铁笛;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11/26 | 分类号: | H03H1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凤玲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频 群时延 电路 及其 参数 确定 方法 | ||
1.一种双频带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群时延电路包括:六个微带传输线和两个晶体管跨导,六个所述微带传输线分别为微带传输线TL1、微带传输线TL2、微带传输线TL3、微带传输线TL4、微带传输线TL5、微带传输线TL6、两个所述晶体管跨导分别为晶体管跨导Gm1和晶体管跨导Gm2;
所述微带传输线TL1的一端与输入端口P1连接,所述微带传输线TL1的另一端与所述微带传输线TL2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传输线TL2的另一端与所述微带传输线TL3一端连接,所述微带传输线TL3的另一端与连接负载的一个端口P3连接;
所述微带传输线TL4的一端与输出端口P2连接,所述微带传输线TL4的另一端与所述微带传输线TL5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传输线TL5的另一端与所述微带传输线TL6一端连接,所述微带传输线TL6的另一端与连接负载的另一个端口P4连接;
所述晶体管跨导Gm1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带传输线TL1的另一端和所述微带传输线TL2的一端共点连接;所述晶体管跨导Gm1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带传输线TL4的另一端和所述微带传输线TL5的一端共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跨导Gm2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带传输线TL2的另一端和所述微带传输线TL3一端共点连接;所述晶体管跨导Gm2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带传输线TL5的另一端和所述微带传输线TL6一端共点连接;
六个所述微带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传输相位根据双频带负群时延电路的两个工作角频率采用求解参数求解方程组的方式确定;
所述微带传输线TL1、所述微带传输线TL3、所述微带传输线TL4、所述微带传输线TL6的特性阻抗相同,均为Z1,所述微带传输线TL1、所述微带传输线TL3、所述微带传输线TL4、所述微带传输线TL6的传输相位相同,均为θ1,所以微带传输线TL4、所述微带传输线TL6传输的信号的工作角频率ω10和θ1成正比;所述微带传输线TL2、所述微带传输线TL5的特性阻抗相同,均为Z2,所述微带传输线TL2、所述微带传输线TL5的传输相位相同,均为θ2,所以微带传输线TL2、所述微带传输线TL5传输的信号的工作角频率ω20和θ2成正比;
所述晶体管跨导Gm1和所述晶体管跨导Gm2的跨导值相同,均为gm;
所述参数求解方程组为:
其中,ω是工作角频率变量,ω1和ω2为双频带负群时延电路的两个工作角频率,τg1和τg2是在ω1和ω2两个工作角频率处的预期得到的负群时延值;H(ω)表示两条信号传输路线的总体传输响应函数;
HPath1(ω)表示第1条信号传输线的传递函数,ω=ω1时的HPath1(ω)为:HPath2(ω)表示第2条信号传输线的传递函数;ω=ω2时的HPath2(ω)为:其中,Zin1,Zin2,Zin3分别表示从输入端口P1、晶体管跨导Gm1的输入端口节点和晶体管跨导Gm2的输入端口节点相对于负载的一个端口P3的视入阻抗;A11,A12,A21,A22分别表示第一传输系数,传输阻抗,传输导纳和第二传输系数;
A12=jZ2cosθx1sinθx2+jZ1cosθx2sinθx1;
其中,Z0为标准特性阻抗,θx1和θx2分别为ω1和ω2两个工作角频率处的传输相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59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