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沉积物仿真培养和冲刷试验一体化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7097.3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6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孙井梅;李学武;向阳;张士伟;黄建军;常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李薇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沉积物 仿真 培养 冲刷 试验 一体化 装置 及其 实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沉积物仿真培养和冲刷试验一体化装置及其实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外管和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外管内顶部的内管,其中:所述内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左管盖和右管盖,所述内管内左右两侧固定有沉积物挡板,所述右管盖上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可用于连接进水管,所述外管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及测验口,所述外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左侧端盖和右侧端盖,其中所述左侧端盖上连接有取样管,所述右侧端盖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中部连接有进水管,两者通过水泵连接,当所述内管装配于所述外管内时,所述进水管的端部可密封插接于所述进水孔内。所述装置可实现不同条件下的管道沉积物微生物培养、管道沉积物抗冲刷性能实验,功能多样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沉积物仿真培养和冲刷试验一体化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管道在城市基础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充分确保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础。城市雨水管道中沉积物的累积,一方面会导致雨水管道过流能力下降,降低管道排水容量,雨季时甚至会直接导致城市发生内涝,另一方面,城市分流制雨水管道由于历史原因大都存在雨污错接混接及管理疏漏的问题,使得生活污水直排进雨水管道,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会随悬浮物发生沉降聚集,雨水管道沉积物随即成为污染物的汇集场所。
在暴雨时管道沉积物中污染物随径流冲刷而进入水体,形成冲击性污染负荷,使非点源污染转化为点源污染,导致大部分城市河道大雨过后出现发黑发臭的现象。
现今,管道沉积物污染物入河污染成为制约河流水质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网沉积物沉积状况和污染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鉴于排水管道深埋地下而难以开展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对于排水管网中沉积物污染规律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水管沉积物污染实验难以展开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管道沉积物仿真培养和冲刷试验一体化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管道沉积物仿真培养和冲刷试验一体化装置的实验方法,可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法,变换所述装置的构成。
一种多功能管道沉积物仿真培养和冲刷试验一体化装置,包括外管和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外管内顶部的内管,其中:
所述内管的长度小于外管的长度,所述内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管的直径;
所述内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左管盖和右管盖,所述内管内左右两侧固定有沉积物挡板,所述右管盖上设有进水孔;
所述外管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及测验口,所述外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左侧端盖和右侧端盖,其中所述左侧端盖上连接有取样管,取样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右侧端盖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中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上均设有阀门,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通过水泵连接,当所述内管装配于所述外管内时,所述进水管的端部可密封插接于所述进水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管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外管法兰盘以分别连接所述左侧端盖和右侧端盖;所述内管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内管法兰以分别连接所述左管盖和右管盖;每一外管法兰盘固定于所述外管的外部,每一内管法兰均固定于所述内管的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沉积物挡板固定于内管两端距离内管管口1~2cm处,所述进水孔距离右管盖底部0.5~1.5cm左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沉积物挡板呈半圆形或弓形,当沉积物挡板为弓形时,弓形的弧边为劣弧,所述沉积物挡板的直径与内管内径相同,所述沉积物挡板靠近顶部部分打孔作为配水花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顶部对应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通过内外管连接螺丝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的内表面为粗糙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7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