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垃圾的脱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7179.8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6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汇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海汇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5/14 | 分类号: | F26B5/14;F26B1/00;F26B25/00;F23G5/033;F23G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脱水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的脱水处理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脱水箱,所述脱水箱的上表面内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上侧设有用于盖住所述进料口的盖子,所述进料口的下端连接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下端设有用于初步脱水并搅碎厨余垃圾的搅碎机构,可以减缓厨余垃圾的腐败速度,也相对减少了厨余垃圾的臭味,能够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脱水后的厨余垃圾的体积与重量大大变小,方便运输;通过脱水后的厨余垃圾在进行焚烧发电时,焚烧温度能够大大的提高,能够更好的发电;脱水后的厨余垃圾能够更好地进行填埋或者发酵成有机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厨余垃圾的脱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垃圾分类后的厨余垃圾往往被统一进行处理,一般方式有焚烧发电、填埋、发酵成有机肥、制成有机饲料等,而在储存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厨余垃圾中蕴含的大量水分,厨余垃圾会很快的腐败并散发臭味,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可能就会很差;焚烧发电时,厨余垃圾若是存在很多的水分则会使焚烧温度过低,从而影响发电效率;而在填埋、发酵有机肥、制有机饲料时也需要对厨余垃圾进行脱水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余垃圾的脱水处理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厨余垃圾的脱水处理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脱水箱,所述脱水箱的上表面内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上侧设有用于盖住所述进料口的盖子,所述进料口的下端连接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下端设有用于初步脱水并搅碎厨余垃圾的搅碎机构,所述搅碎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进料通道下方的搅碎腔,所述搅碎腔的下端连接有用于归整厨余垃圾的锥形口,所述锥形口的下方连接有落料通道,所述落料通道的下方设有用于向右拨动厨余垃圾的拨动机构,所述拨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落料通道连通的拨动腔,所述拨动腔右侧连通有用于挤压脱水的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的上侧设有用于重力挤压厨余垃圾的重力压块,所述重力压块的上端连接有用于提拉所述重力压块的提拉机构,所述挤压腔的左侧设有用于排水的透水网,所述挤压腔的右壁内设有与所述拨动腔相对的传感器空间,所述传感器空间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挤压腔内厨余垃圾堆叠高度的高度传感器,所述挤压腔的下侧用于排放脱水后厨余垃圾的出料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搅碎机构还包括前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搅碎腔前壁上的左右位置对称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筒,所述第一转筒上固定连接有搅碎齿,所述搅碎腔的后侧设有位于所述脱水箱内的齿轮腔,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贯穿所述搅碎腔的后壁并伸入所述齿轮腔中,左侧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连接有固设于所述齿轮腔后壁内的第一电机,左侧的所述第一转轴上键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键连接于右侧的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拨动机构还包括前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拨动腔前壁的两个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筒,所述第二转筒上固定连接有环形阵列的拨片,所述拨动腔的后端设有位于所述脱水箱内的皮带腔,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贯穿所述拨动腔的后壁并伸入所述皮带腔,左侧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连接有固设于所述皮带腔后壁内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皮带腔内的带轮,两个所述带轮之间带连接有皮带。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提拉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挤压顶壁上的前后位置对称的支杆,两个所述支杆的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滑轮轴,所述滑轮轴上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上连接有与所述重力压块连接的钢丝绳,所述挤压腔的右壁的上侧内设有能够让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绳道,所述绳道的右侧连通有收绳空间,所述收绳空间的顶壁内固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下端连接有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收绳空间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绳筒,所述钢丝绳的右端穿过所述绳道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绳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汇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海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海汇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海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71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