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转换方法和装置、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7371.7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4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刘会娟;孟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801;H04L12/951;H04L12/4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剑波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数据传输 通信 转换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转换方法和装置、通信系统。通信转换装置检测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判断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是否大于预设总线通信周期;若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不大于预设总线通信周期,则按照预设总线通信周期将数据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端;若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大于预设总线通信周期,则将数据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进行分组,并按照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将分组数据依次发送给数据接收端。本公开可有效避免数据丢包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转换方法和装置、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机械系统中,为了实现诸如动力、传动、制动、显示等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通常采用混合使用串口、CAN口的情况。为了能够实现数据在串口和CAN口之间的透传,目前通过在串口和CAN口之间设置转换器。例如将通过发送端通过串口发送的串口数据转换为CAN总线数据,进而将CAN总线数据发送给接收端的CAN口,以便接收端能够通过CAN总线接收CAN总线数据。
发明内容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协议不同,因此数据处理能力并不相同。而转换器在进行数据转换过程中,并不会考虑接收端的数据接收能力。例如,转换器在将接收到的串口数据转换为CAN总线数据后,就按照预定协议将CAN总线数据发送给接收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会考虑接收端是否有能力及时处理所发送的数据,也不会对数据是否被成功接收进行验证。因此,在接收端处理周期大于发送端处理周期的情况下,由于接收端无法对转换器发送的全部数据进行处理,因此会导致数据丢包的情况发生。
据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转换方案,通过检测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以便根据数据接收端实际的总线通信周期进行数据发送,从而有效避免了数据丢包的情况发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转换方法,包括:检测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判断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是否大于预设总线通信周期;若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不大于预设总线通信周期,则按照预设总线通信周期将数据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端;若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大于预设总线通信周期,则将数据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进行分组,并按照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将分组数据依次发送给数据接收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包括:在预设总线通信周期Tmin内将预定数量个测试信号均匀地发送给数据接收端;接收数据接收端反馈的测试信号,其中数据接收端反馈所接收到的测试信号;检测数据接收端反馈的测试信号数量是否大于2;若数据接收端反馈的测试信号数量大于2,则将预设总线通信周期Tmin作为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数据接收端反馈的测试信号数量不大于2,则在当前检测周期N×a×Tmin内将预定数量个测试信号均匀地发送给数据接收端,其中参数N为1,参数a为预设倍数;接收数据接收端反馈的测试信;检测数据接收端反馈的测试信号数量是否大于2;若数据接收端反馈的测试信号数量大于2,则根据数据接收端反馈的2个测试信号的序列号之差及参数N、a和Tmin确定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接收端的总线通信周期Trel为:
其中i1为数据接收端反馈的第一个测试信号的序列号,i2为数据接收端反馈的第二个测试信号的序列号,iall为发送给数据接收端的测试信号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数据接收端反馈的测试信号数量不大于2,则将参数N加1以便对参数N进行更新;然后重复执行在当前检测周期N×a×Tmin内将预定数量个测试信号均匀地发送给数据接收端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73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