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受热面金属壁温调节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8284.3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6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佘园元;周平;周科;周凌宇;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5/04 | 分类号: | F22G5/04;F22G5/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受热 金属 调节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受热面金属壁温调节系统,引风机的出口与第一阀门的入口相连通,空气预热器的冷一次风风道出口与第二阀门的入口相连通,第二阀门的出口及第一阀门的出口与吹扫母管的入口,各第一长伸缩式推进装置的入口及各第二长伸缩式推进装置的入口均与吹扫母管的出口相连通,且各第一长伸缩式推进装置的出口均连通有第一吹扫喷嘴,各第一吹扫喷嘴位于高温过热器与分隔屏过热器之间,各第二长伸缩式推进装置的出口均连通有第二吹扫喷嘴,且各第二吹扫喷嘴位于末级再热器与高温过热器之间,该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受热面金属管壁超温的问题,且安全性及经济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高温受热面金属壁温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机组分隔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和末级再热器金属管壁超温爆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时刻威胁着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个别机组因此发生非停事故。
引起高温受热面金属管壁超温的原因较多。第一,受热面金属等级不足;第二,异物堵塞或者氧化皮堆积导致个别管内工质流量偏小,形成超温爆管。第三,煤质影响方面,主要包括煤质偏离设计值或者灰熔点偏低,炉内受热面结焦,火焰中心升高,传热不佳引起超温爆管。第四,燃烧控制方面,主要有一次风粉浓度偏差过大、二次风配风不当、燃烧器安装精准度欠佳等,导致高温过热器和末级再热器区域烟气温度和流速偏差过大进而引起超温。
针对受热面金属管壁超温的问题,一般可以从工质侧及烟气侧两方面来着手考虑。除管屏材料升级外,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是进行制粉及燃烧优化调整试验,通过优化锅炉配风方式、减小风粉浓度偏差等措施,降低超温受热面的烟气温度,降低受热面管壁温度。当然,某些情况下,如因燃烧器设计和安装质量问题、烟气残余旋转及锅炉炉膛结焦引起的金属管壁超温问题,并不能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给予解决。
此外,还可通过投入减温水以及极端调整烟气挡板,将受热面金属壁温控制在报警限值以下,但大量投入减温水或者频繁调整烟气挡板,均会降低机组运行经济性。例证1:某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锅炉末级再热器58屏1号和8号管壁温始终超出报警值(621℃),通过关小再热器烟气挡板和间断投入事故减温水,可将管壁温度控制在616℃左右,但再热汽温降低至589℃(设计值为603℃),导致供电煤耗升高0.83g/kw.h;例证2:某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锅炉末级再热器120号管时常超出报警限值(585℃),因而投入事故减温水约10t/h,虽再热汽温可以达到设计值569℃,但因投入事故减温水导致供电煤耗升高1.03g/kw.h。
需要强调的是,某些机组锅炉实际运行中,烟气挡板调整到极端位置或者减温水调门全开,仍然无法控制受热面金属管壁超温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系统,该系统应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通过优化超温受热面区域的烟气温度场分布,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温受热面金属壁温调节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受热面金属管壁超温的问题,且安全性及经济性较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高温受热面金属壁温调节系统包括引风机、第一阀门、一次风机、空气预热器、第二阀门、吹扫母管、若干第一长伸缩式推进装置及若干第二长伸缩式推进装置;
引风机的出口与第一阀门的入口及外界脱硫塔的入口相连通,一次风机的出口与空气预热器的冷一次风风道入口相连通,空气预热器的冷一次风风道出口与第二阀门的入口相连通,第二阀门的出口与第一阀门的出口之间通过管道并管后与吹扫母管的入口,各第一长伸缩式推进装置的入口及各第二长伸缩式推进装置的入口均与吹扫母管的出口相连通,各第一长伸缩式推进装置的出口穿过锅炉炉膛的侧壁插入于锅炉炉膛内,且各第一长伸缩式推进装置的出口均连通有第一吹扫喷嘴,各第一吹扫喷嘴位于高温过热器与分隔屏过热器之间,各第二长伸缩式推进装置的出口穿过烟道的侧壁插入于烟道内,且各第二长伸缩式推进装置的出口均连通有第二吹扫喷嘴,且各第二吹扫喷嘴位于末级再热器与高温过热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82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纯金丝桃素的合成方法及合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冷链车温湿度监测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