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8388.4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8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范广宏;程宝发;朱祥东;何琪;周玉敬;任明伟;杨涛;任张毓;王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16 | 分类号: | A01N59/16;A01N25/22;A01P1/00;A01P3/00;D06M11/83;D06M15/53;D06M13/463;D06M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姚东华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纳米 抗病 毒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卫生防护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纳米银抗病毒剂的稳定性和时效性较低;现有布料的抗病毒性较差的问题。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的原料组成包括:酯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纳米银溶胶、聚乙二醇和水。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比称取制备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的原料;将水等分为两份;制备第一母液;制备第二母液;将第一母液和第二母液混合、搅拌,得到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本发明的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具有长效稳定的杀菌抗病毒作用,将其应用于无纺布上,能够提高无纺布的抗病毒性,且对人体无害,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生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银抗病毒剂是由纳米级银离子组成,是一种非抗生素类的抗病毒剂,具有广谱、无耐药性、不受酸碱值影响等多种性能。纳米银抗病毒剂被认为是无机抗病毒剂中效果最强的。已被证实的是,纳米银抗病毒剂既具有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下杀菌、抗病毒、降解细菌、有机物的作用,又具有在无光源下强效抗菌、杀菌、抗病毒的作用。现有市场上的纳米银系抗病毒剂在使用时稳定性和时效性都比较低,急需提高纳米银在杀菌抗病毒领域使用的稳定性和时效性。
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无纺布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近期,日常生活及医疗环境中需求的口罩、防护服的重要性和使用量非常快速的凸显出来。而用于口罩、防护服的主要核心物质,即无纺布,作为与人类血液、皮肤直接接触的介质,无纺布的抗病毒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已经对无纺布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对抗病毒的无纺布研究依然没有出现。尤其是市场上现有应用的无纺布中基本不具备抗病毒能力,经过熔喷收卷后的无纺布直接投入了下游市场产品的生产,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抗病毒处理。目前,对无纺布进行抗菌抗病毒的处理利用最多的方法是将各种药物制剂喷洒在无纺布材料上,然而用于喷洒具有长时间、高效抗病毒的抗病毒制剂并没有出现。此外,在疫情发展的中后期和以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将存在巨大的市场,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一种常规物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至少能解决以下技术问题之一: (1)现有的纳米银抗病毒剂的稳定性和时效性较低;(2)现有的布料如无纺布的抗病毒性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的原料组成包括:酯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纳米银溶胶、聚乙二醇和水。
进一步的,原料的质量份数为:酯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0.5~1.0份、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05~0.1份、纳米银溶胶:1~10份、聚乙二醇:0.1~0.6份、水:100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按质量比称取制备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的原料;将水等分为第一份水和第二份水;
步骤S2:将第一份水与酯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搅拌后,形成第一母液;
步骤S3:将第二份水与纳米银溶胶和聚乙二醇混合、搅拌后,形成第二母液;
步骤S4:将第一母液和第二母液混合、搅拌,得到复合纳米银抗病毒剂。
进一步的,步骤S2中,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活性物含量不低于 50%。
进一步的,步骤S3中,纳米银溶胶的浓度为900~1100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未经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83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