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内颗粒测量防沾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8819.7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7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成;陈锡炯;周永刚;富海渊;吴迎春;刘毅;陈玲红;俞夏欢;邱坤赞;康泽如;金其文;薛志亮;岑可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2 | 分类号: | G01N15/02;G01N21/03;G01N21/1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白静兰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颗粒 测量 沾污 装置 | ||
1.一种管道内颗粒测量防沾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腔、气帘系统、测量系统,所述测量腔腰部开有若干个光学窗口,所述光学窗口为外延光学通道;所述气帘系统包括内转接件和外转接件,内转接件的一端与光学窗口连接,另一端与外转接件的一端连接,外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测量系统相连接;所述内转接件与外转接件配合形成环形腔室和环形气缝;所述内转接件和外转接件上均设有气体入口,气体入口与环形腔室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颗粒测量防沾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延光学通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的外延光学通道为内螺纹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颗粒测量防沾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帘系统中的内转连接件包括第一内管道和第一内管道外的第一外管道与第二外管道,第二外管道的外径大于第一外管道的外径,第一外管道通过外螺纹与外延光学通道连接,第二外管道通过内螺纹与外转接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内颗粒测量防沾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管道在沿第二外管道至第一外管道的方向上呈渐扩结构,扩张角为5度至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颗粒测量防沾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帘系统中的外转接件为一个或多个,当外转接件为多个时,内转接件与外转接件配合形成环形腔室和环形气缝,外转接件与外转接件配合形成环形腔室和环形气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内颗粒测量防沾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帘系统中的外转接件包括第二内管道和第二内管道外的第三外管道、第四外管道和第五外管道,第三外管道、第四外管道和第五外管道的外径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内颗粒测量防沾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帘系统中的外转接件为一个,第三外管道与内转接件形成环形腔室和环形气缝;第四外管道通过外螺纹与内转接件的内螺纹配合;第五外管道通过内螺纹与测量系统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内颗粒测量防沾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帘系统中的外转接件的数量为多个,第一个外转接件的第三外管道与内转接件形成环形腔室和环形气缝,剩余外转接件的第三外管道与上一个外转接件形成环形腔室和环形气缝。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管道内颗粒测量防沾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气缝的宽度可进行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管道内颗粒测量防沾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系统包括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所述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均安装于外转接件的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88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元学习的车辆轨迹聚类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铜镓合金的金相显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