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侧同频切换优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9158.X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3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邓也;谭裴;古莉姗;胡勇;朱亮;王喆;武科;储刘庆;朱华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杨云云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切换 优化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侧同频切换优化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在终端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后,接收服务小区发送的同频切换的测量配置;其中,测量配置包括切换频度判断计时器、切换频度判断计数器和同频切换时间迟滞系数;开启切换频度判断计时器,并使用切换频度判断计数器记录终端的同频切换次数;若在切换频度判断计时器超时前,同频切换次数达到切换频度判断计数器的门限,则根据同频切换时间迟滞系数,生成新的A3事件触发时间;若在新的A3事件触发时间内终端的同频切换的A3事件触发条件始终满足,则上报终端的同频切换的A3测量报告,以切换至目标小区。本发明降低终端的切换频次,改善了高频度切换后起始低编码、速率掉坑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侧同频切换优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同频移动性管理通过基于覆盖的同频切换实现。同频切换主要包括测量、触发、判决和执行四个过程。
在基于覆盖的同频切换特性打开的情况下,当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建立无线承载时,eNodeB向UE发送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此消息包含同频测量的相关配置,UE根据同频测量的相关配置执行相关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生成切换目标小区列表。然后通过A3事件触发条件触发同频切换。切换判决由eNodeB控制并执行,是对目标小区列表进行评估决策的过程。最后,eNodeB控制UE从服务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
UE根据eNodeB提供的测量配置信息,对相应频点上测量范围内的小区进行测量。测量上报是以A3报告形式。A3事件的触发条件为Mn+Ofn+Ocn-HysMs+Ofs+Ocs+Off。其中,Mn为邻区测量结果,Ofn为领区频率的特定频率偏置,Ocn为邻区的特定小区偏置,Ms为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Ofs为服务小区的特定频率偏置,Ocs为服务小区的特定小区偏置,off为事件偏置参数。当A3事件触发时,eNodeB收到UE上报的A3事件,对上报的目标小区列表进行切换判决。A3事件的取消条件为Mn+Ofn+Ocn+HysMs+Ofs+Ocs+Off。当A3事件取消时,UE不再上报A3事件。
现有的同频切换方法完全根据A3测量报告方式进行上报,而A3报告的原理主要基于一定时间段内邻区相对于服务小区的电平强度强于一个门限值。这就导致在某些网络结构复杂区域,终端有可能在电平强度尚可的情况下,发生高电平高频度切换,如乒乓切换、多小区互切等。而短时间内高频度切换会导致切换后起始低编码、速率频繁掉坑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同频切换方法会出现高频度切换后起始低编码、速率频繁掉坑等现象的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侧同频切换优化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侧同频切换优化方法,包括:
在终端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后,接收服务小区发送的同频切换的测量配置;其中,所述测量配置包括切换频度判断计时器、切换频度判断计数器和同频切换时间迟滞系数;
开启所述切换频度判断计时器,并使用所述切换频度判断计数器记录所述终端的同频切换次数;
若在所述切换频度判断计时器超时前,所述同频切换次数达到所述切换频度判断计数器的门限,则将所述终端的同频切换的A3事件触发时间乘以所述同频切换时间迟滞系数,生成新的所述A3事件触发时间;
若在所述新的A3事件触发时间内所述终端的同频切换的A3事件触发条件始终满足,则上报所述终端的同频切换的A3测量报告,以供所述服务小区对所述A3测量报告中的目标小区进行切换判决,根据切换判决结果切换至目标小区。
具体地,所述测量配置还包括高频度切换状态高电平判断值和切换频度执行强度偏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91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层光伏器件及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液压机故障诊断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