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大豆、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9328.4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6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亢秀丽;马爱平;靖华;王裕智;许玉娟;李楠;高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2/40;A01B79/02;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04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大豆 花生 玉米 套作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大豆、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第一年的10月初,对种植地施加肥料,小麦采用8行窄行和4行宽行交替排列进行机械播种;2)第二年5月20号‑31号,在小麦的4行宽行之间及两侧共间作播种套作5行花生;3)在第二年6月1号‑10号,收获小麦,小麦收获后,在8行窄行中间播种3行玉米;4)在第二年的6月15号‑25号,在每两行玉米之间种植1行大豆;5)在第二年的9月份20号‑25号收获花生和大豆;9月26号‑9月30号收获玉米。本发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能减少化肥的用量,减轻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还提升了土壤的肥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小麦、大豆、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粮食需要的刚性增长,间套作种植越来越备受国内外农业专家重视和探讨。间套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农业和现在农业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合理的间套作模式能集约利用光、热、肥、水等自然资源,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及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
小麦套作花生间作玉米是一种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间套作模式,曾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具有较大种植面积,但由于花生覆膜套种早,多数起垄,费工费时,不宜实行机械化作业,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力,其中种植面积逐渐缩小。
同时,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进步,各种养殖业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生产,对农家肥的取用形成了一定困难,所以,目前农业种植主要依靠施用化肥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而忽视了对土壤的培肥,仅仅依靠施用化肥非常容易造成土地环境污染,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对土地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和破坏,土壤养分流失或利用不充分,农业生产种植效率低下,产能释放不足。
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大豆、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不仅可以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改良中低产田土,提高农作物产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大豆、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本发明采用这种间套作体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能减少化肥的用量,减轻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还提升了土壤的肥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大豆、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年的10月1号-10号,对种植地施加肥料,然后进行深耕,保持深耕后种植地面平坦,小麦采用8行窄行和4行宽行交替排列进行机械播种;其中窄行行距13cm,宽行行距为35cm,播种密度为250-260万基本苗·hm-2;
2)第二年5月20号-31号,在小麦的4行宽行之间及两侧共间作播种套作5行花生;
3)在第二年6月1号-10号,收获小麦,小麦收获后,在8行窄行中间播种3行玉米,其行距为30cm,株距25cm,播种密度为50000株·hm-2;
4)在第二年的6月15号-25号,在每两行玉米之间种植1行大豆;
5)在第二年的9月份20号-25号收获花生和大豆;9月26号-9月30号收获玉米。
优选的,所述花生株距23cm,播种密度为100000穴·hm-2,每穴2粒。
优选的,所述种植玉米时施肥:每亩纯氮5-7千克、P2O56-8千克、K2O 6-8千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93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