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注浆灭火系统及注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9378.2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0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潘荣锟;王陈辉;王健;李聪;江坤;贾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1/00 | 分类号: | A62C31/00;A62C31/28;E21F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范志远 |
地址: | 45400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灭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化注浆灭火系统,包括制浆机构、注浆机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注浆驱动系统,所述制浆机构通过输送管路与注浆机构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制浆机构、注浆机构连接,其中所述注浆机构至少一个,各注浆机构间相互并联,所述注浆驱动系统分别与制浆机构、注浆机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气连接,其注浆方法包括设备组装,设备预制及注浆作业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一方面可及时对火场火源进行扑灭,并降低灭火原料使用量和灭火作业的成本;另一方面可有有效减少人工操作环节和人工手动操作的工作量,有效的减少了工作人员处于火场范围内工作的时间,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注浆灭火作业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化注浆灭火系统及注浆方法,属噪声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许多工程项目都应用到了注浆技术,比如:采空区注浆站的施工、巷道加固的注浆、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注浆加固、防止煤矸石自燃注浆、海底隧道的注浆等,煤炭矿业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支柱,且源源不断的煤炭开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现有的注浆灭火的注浆工艺相对落后,工作流程基本依靠人工去完成,从而导致当前注浆灭火工作效率低、灭火不及时、自动化程度低、灭火控制精度差且灭火作业劳动强度大,一方面造成火灾危害得不到及时控制且灭火作业原料浪费严重;另一方面注浆灭火作业时工作人员与火场间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当前在进行注浆灭火作业时的安全性相对较低,严重威胁灭火作业现场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注浆灭火系统及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化注浆灭火系统及注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化注浆灭火系统,包括制浆机构、注浆机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注浆驱动系统,所述制浆机构通过输送管路与注浆机构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制浆机构、注浆机构连接,其中所述注浆机构至少一个,各注浆机构间相互并联,所述注浆驱动系统分别与制浆机构、注浆机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注浆机构包括承载机架、导向滑轨、进给机构、注浆管、密封堵头及注浆泵,其中所述承载机架为柱状框架结构,所述导向滑轨至少两条,各导向滑轨以承载机架轴线对称分布并与承载机架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注浆管至少一条,嵌于承载机架内并与承载机架轴线平行分布,且所述注浆管侧表面通过进给机构与以承载机架轴线对称分布的两条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注浆管为空心管桩结构,其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与一个密封堵头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其中位于注浆管上端面位置的密封堵头上设进料口,并通过进料口与注浆泵连通,所述注浆泵与承载机架侧表面连接并通过控制阀分别与输送管路及进料口连通,所述注浆管侧表面均布若干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环绕注浆管轴线均布,且注浆孔与注浆管上端面间间距不小于注浆管有效长度的50%,所述注浆管外侧面和内侧面均设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其中位于注浆管外侧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于相邻两个注浆孔之间位置,位于注浆管内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环绕注浆管轴线均布,且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间相互并联,所述进给机构、注浆泵及控制阀均与注浆驱动系统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注浆管下端面设破障锥,侧表面设导流槽,其中所述破障锥为与注浆管同轴分布的锥体结构,并包覆在注浆管及注浆管下端面密封堵头外侧,且密封堵头与破障锥接触面间设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导流槽至少一条,环绕注浆管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均布,且所述注浆孔均位于导流槽槽底,且注浆孔轴线与导流槽轴线垂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给机构为直线电动机、丝杠机构、齿轮齿条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及气压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9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