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混凝废水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9858.9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0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民;陈家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清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2 | 代理人: | 陈宁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废水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凝废水处理工艺,属于工业废水后处理技术领域。该处理工艺包括将主要经混凝步骤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泥部分回流至初混槽内,与引入初混槽内pH值为7.0‑7.5的高悬浮物浓度的待处理废水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的吸附预处理步骤,其通过利用混凝剂产生的化学污泥的残余吸附能力,对废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预处理,实现污泥二次利用,在获得同样出水水质的条件下,相比传统混凝工艺,混凝剂的使用量可以节省25%‑30%,相应化学污泥的产生量也减少了25%‑30%,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废水处理工艺,属于工业废水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工艺是指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废水中难以自然沉淀具有稳定性的胶体颗粒和细小悬浮颗粒失去稳定性,在“布朗运动”作用或外力作用下相互碰撞而聚集或聚合、架桥形成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且在以重力为主导作用下,通过沉淀使之与水分离,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物理化学处理工艺。混凝工艺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胶体、悬浮物、色度等,广泛用于化工、电镀、食品、印染等行业的废水处理,在废水处理工艺中占具重要地位。
混凝工艺虽然可以取得良好的废水净化效果,且操作运行与管理也相对简单,但由于需要投加化学药剂于废水中且最终会生成化学污泥,而这些化学污泥则需要进一步处理与处置,增加了废水处理成本,且会形成二次污染,这显著降低了混凝工艺的环保价值。要使混凝工艺发挥更大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就需要优化混凝效果,提升混凝效率,降低混凝剂消耗量,从而减少化学污泥的产生,进而降低二次污染物的形成量。因此提升混凝效率、降低混凝剂消耗量,对混凝工艺的大范围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凝废水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能够提升废水的混凝效率、降低混凝剂使用量且混凝效果不会降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凝废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将主要经混凝步骤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泥部分回流至初混槽内,与引入初混槽内pH值为7.0-7.5的高悬浮物浓度的待处理废水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的吸附预处理步骤。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主要经混凝步骤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泥回流量为待处理废水进水量的10-20wt.%。
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吸附预处理步骤为将pH值调整为7.0-7.5的高悬浮物浓度的待处理废水引入初混槽内,同时将主要经混凝步骤处理并经沉淀槽沉淀的污泥通过回流方式部分引入初混槽内,在该初混槽内使待处理废水与回流污泥进行充分搅拌混合。
所述充分搅拌混合方式包括机械搅拌方式和空气搅拌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新型混凝废水处理工艺还包括下述步骤:将经吸附预处理步骤处理后的废水依次通过一次絮凝步骤、一次沉淀分离步骤、混凝步骤、调整pH值步骤、二次絮凝步骤和二次沉淀分离步骤后,将二次沉淀分离步骤所沉淀的污泥部分回流至吸附预处理步骤的初混槽内,剩余部分污泥外排进行后续处理,分离所得上清液达标排放或进入下一道处理工艺单元。
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一次絮凝步骤为将经吸附预处理步骤处理的废水通过溢流方式引入初絮凝槽内,并根据引入水量向该初絮凝槽内加入絮凝剂后使其与废水充分搅拌混合进行絮凝反应;所述二次絮凝步骤为将经调整pH值步骤处理的废水通过溢流方式引入至絮凝槽内,并根据引入水量向该絮凝槽内加入絮凝剂后使其与废水充分搅拌混合进行二次絮凝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清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清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98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碳化硅致密复合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农田灌溉用喷水管支撑架